【品種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鱧腸的乾燥全草。生於溝邊、路旁和田野濕地上。主產江蘇、江西、浙江、廣東等地。全世界溫帶地區均有。為一年生草本,花開時採挖全草,洗淨,曬乾。鱧腸鮮草揉爛後的液汁為黑色,故又稱墨菜或墨旱蓮。 【性味歸經】 甘、酸,微寒。歸肝、腎經。 【功效】 補肝腎陰,涼血止血。 【主治】 - 用於肝腎陰虛的頭暈目眩,鬚髮早白,腰膝酸軟,遺精耳鳴等。能補肝腎之陰。常與女貞子同用,如二至丸。
- 用於陰虛血熱的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可單用,也常配伍生地黃、阿膠、蒲黃等滋陰涼血止血藥,以增強療效。外用亦可止血。
【文獻別錄】 - 《新修本草》:「主血痢。針灸瘡發,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巳。汁塗髮眉,生速而繁。」
- 《本草綱目》:「烏鬚髮,益腎陰。」
【用法用量】 常用量6∼12克;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塞鼻或取汁搽患處。 【現代藥理】 本品含皂甙、煙鹼、鞣質、維生素A、鱧腸素及多種噻吩化合物等。粉末外敷有良好止血作用。有增強免疫、抗突變和保肝的作用。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