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 | 橄欖 |
---|
別名 | 青果、諫果、忠果 |
---|
科屬 | 橄欖科 |
---|
本品為橄欖科植物橄欖(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乾燥成熟果實。生於低海拔的雜木林中;多為栽培。主產於福建、廣東、海南,其次是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湖南、台灣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乾燥。
橄欖的果實從幼到成熟,總是呈青綠色,故俗名青果。在果品中,橄欖風味獨具,初入口苦澀,稍嚼後轉為清香,滿口生津、生味無窮,人們把它比喻為「苦盡甘來」的典型而被稱為「諫果」,南方一帶還稱它「回味橄欖」。元代詩人洪希文有詩詠道:「橄欖如佳士,外圓內實剛。為味苦甘澀,其氣清以芳。佐酒解酒毒,投茶助茶香。得鹽即回味,消食尤其方」。橄欖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鹽漬橄欖、糖漬橄欖、五香橄欖、甘草橄欖等。
橄欖有白欖、烏欖之分。白欖的珍品有福建檀香欖、豬腰欖、汕頭白欖;檀香欖果皮光滑,質脆味佳,最宜鮮食。烏欖品種有秋烏、油欖、西山,用途較廣,主產於廣東,其味較苦澀,宜製成涼果或入菜食用。
【性味歸經】
實:酸、甘、溫、無毒。欖仁:甘、平、無毒。核:甘、澀、溫、無毒。入肺、胃經。
生津液,除煩熱,開胃降氣,清咽止渴,化骨止瀉,解毒醒酒。能解一切魚鱉之毒。南方沿海漁民有食河豚魚時在鍋內放幾枚橄欖的習慣。
用橄欖果蒸餾取液,名橄欖露,也有清肺、利咽喉、生津止渴之效,同樣宜於咽喉腫痛、咳嗽痰中帶血、煩渴、中酒毒及河豚毒者飲用。
咽喉熱痛,口乾舌燥,食滯洩瀉,魚骨鯁喉,魚鱉中毒,酒毒。燒核研末服可治便血、尿血及淋漓不止。
4.5~9g。
藏青果(又名「西青果」),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的幼果(未成熟者)。目前市售的藏青果有兩種,一是從尼泊爾經西藏進口的,一是中國產的。二者的區別是前者較小,其形不規則,後者較大,更像橄欖(兩頭小,中間大)。藏青果與橄欖雖然科屬不同,性味卻很相近,文獻記載有清熱生津,治扁桃體炎、急性腸炎、菌痢、肺炎、喉炎之效,說明其功用也相似。藏青果成熟的果實即訶子,傳統用來治療久咳、久瀉的,但現代文獻卻有治大葉性肺炎(配瓜蔞、百部)、菌痢、白喉帶菌者的記載,《本草衍義補遺》:「訶子下氣,以其味苦而性急喜降,經曰『肺苦急,急食苦以洩之』,謂降而下走也,氣實者宜之。……治肺氣因火傷極,遂郁遏脹滿,蓋其味酸苦,有收斂降火之功也。」因此,青龍白虎湯中的橄欖(青果)若無,逕用青果或訶子代之,亦可。
金果欖則是防己科植物金果欖的塊根,形狀扁圓,略似橄欖,性味苦寒,無毒,其作用亦與青果、藏青果相近而清熱解毒之力更強,常用於咽喉疼痛、急慢性腸炎、菌痢、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口腔炎、流感、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傷寒、膽道感染,有顯著的退熱抗炎的作用,惟脾胃虛寒者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