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 | 神農本草經 | 歷代本草匯解 | 本草備要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
【品種來源】本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佩蘭(蘭草) (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的地上部分。主產於江蘇、河北、山東等地。夏、秋二季分兩次採割。切段鮮用或曬乾生用。
佩蘭《本經》原名蘭草。 【性味歸經】 辛,平。歸脾、胃、肺經。 【功效】 化濕,解暑。 【主治】 - 用於濕滯中焦證。本品氣味芳香,其化濕和中之功與藿香相似,治濕陰中焦之證,每相須為用,並配蒼朮、厚朴等,以增強芳香化濕之功效。以其能化濕,亦治脾經濕熱、口中甜膩、多涎、口臭等。
- 用於外感暑濕或濕溫初起。本品化濕又能解暑,治暑濕證常與藿香、荷葉、青蒿等同用。濕溫初起,可與滑石、薏苡仁、藿香等同用。
【文獻別錄】 - 《本經》:「主利水道,殺蠱毒,辟不詳。久服益氣,輕身不老,通神明。」
- 《素問.奇病論》:「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用法用量】 剪服,5∼10g。鮮品加倍。 【現代藥理】 本品含揮發油。油中成分為對-聚傘花素、乙酸橙花醇酯和5-甲基麝香草醚。葉含香豆精、香豆酸及麝香草氫醌。根含蘭草素。對-聚傘花素及乙酸橙花醇酯對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