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杜若
別名杜蘅
【品種來源】

本品係馬兜鈴科植物杜衡 (Asarum forbesii Maxim.) 的全草。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及河南南部、四川東部等地。4~6月間採挖全株,除去泥土陰乾,不宜日曬。

杜衡始載于《名醫別錄》,列為中品。蘇恭曰:"葉似葵,形如馬蹄"。蘇頌曰:"今江淮間皆有之。春初于宿根上生苗,葉似馬蹄下狀,高二三寸,莖如麥稿粗細,每窠上有五七葉,或八九葉,別無枝蔓。又于莖葉間罅內蘆頭上貼地生紫花,其花似見不見,暗結實如豆大,窠內有碎子,似天仙子。苗葉俱青,經霜即枯,其根成空,有似飯帚密鬧,細長四五寸,粗于細辛,微黃白色,味辛,江淮俗呼為馬蹄香"。根據以上描述的植物形態、產地并參照《証類本草》和《本草綱目》的附圖均認為與現今江蘇、浙江等地的杜衡基本一致。

【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

【功效】

祛風散寒,下氣消痰,行水破血,止痛。

【主治】

風寒頭痛,關節疼痛,痰飲咳喘,跌打損傷,蛇咬傷,齲齒痛,口舌生瘡。

【文獻別錄】

  1. 《千金翼方》:「杜若,味辛微溫無毒。主胸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出,眩倒目䀮,止痛除口臭氣,久服,益精明目輕身,令人不忘。一名杜蘅,一名杜連,一名白連,一名白芩,一名若芝,生武陵川澤及冤句,二月八月採根暴乾。」「杜蘅,味辛溫無毒,主風寒欬逆,香人衣體,生山谷,三月三日採根熟洗暴乾。」
  2. 《神農本草經》:「杜若,一名杜蘅。味辛,微溫,無毒。治胸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出。久服益精,明目,輕身。生川澤。」

【用法用量】

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鮮品搗敷。

【現代藥理】

杜衡全草含揮發油。油中主要含有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順式異甲基丁香酚(Cis-isomethyleugenol)、反式異甲基丁香酚(Transisomethyleugenol)、龍腦(Borneol)、異龍腦(Lsoborneol)、黃樟醚(Safrole)、欖香素(Elemicin)、卡枯醇(Kakuol)。湖北產樣品揮發油含量2.6%,折光率n20D1.5322。

杜衡揮發油中的甲基丁香酚具有明顯的中樞抑制作用。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