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為棕櫚科植物椰子樹(Cocos nucifera L.)的果實,又名胥餘(《史記》),胥椰(《漢書》),越王頭(《南方草木狀》)等。椰子漿又稱椰酒(《南越筆記》)等。椰子原產於太平洋群島等地區,大約於漢代引種我國。主要分布在我國西沙群島、雷州半島、雲南、台灣等地。
椰樹的一生和人類的生長、衰老、死亡幾乎相同。播種後發芽、成苗、成株,到第八個年開花結果,十二、三歲時長成,略同於人的發育期。二十年後進入盛產期,不停地開花、結實,到六十年後進入衰老期,結果逐漸減少,到八、九十年時,椰樹開始死亡,壽長者可達百年左右。故有「生命之樹」的美譽。
椰子四海為家,凡是熱帶地區都有它的蹤跡。種子從樹上跌落下來之後,隨海水到處漂泊,漂到岸邊,就在那裡安家。椰樹所以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是因為它的種仁外包有三層盔甲:分為外果皮、中果皮和內果皮,可以保證種仁的安全,遇到適宜的環境才發芽成長。
【性味歸經】
《本草綱目》:「甘,溫,無毒」。入心、脾經。
消暑解渴、強心利尿、止吐衄、消水腫、驅蟲、止瀉、滋補。
暑熱煩渴,吐瀉傷津,浮腫尿少,寄生蟲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椰肉有「食之不飢」之感,不能過食。 凡大便溏泄者忌食。 不宜多次暴飲。 《海藥本草》:「多食動氣。」
椰汁中鉀含量高,但其中鎂含量亦高,可以增加機體對高鉀的耐受。椰汁中鉀和鎂的組成或與細胞內液相似,用來代替體液和提供一些電解質用於治療胃腸炎、腹瀉脫水、虛脫等均有療效。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水腫,多飲椰汁配合治療,有強心利尿作用。椰肉:味甘、性平。有益氣、驅風、生津、利尿、殺蟲、消積等功效。適用於「疳積、白蟲及小兒青瘦」(《本草求原》)。椰肉為椰子的胚乳,胚乳經碾碎烘蒸後所榨取的油即是椰子油。椰油有強心、清熱,提高免疫力,潤澤皮膚,益髮令黑等功效。適用於瘡疥癬疫、凍瘡、神經性皮炎等病症。椰肉含油量達60~65%,一般人認為椰油為飽和脂肪,會提高人體的膽固醇含量,但實際上,椰油中含約40~50%月桂酸(lauric acid),與人體母乳脂肪成分十分相似。月桂酸為健康的中鏈脂肪酸,它不會積聚於血管中,而會直接產生能量。所以椰油被人體吸收後會很快產生能量,卻不會成為儲存脂肪。月桂油更能刺激甲狀腺,促進新陳代謝,燃燒體內脂肪,有促進減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