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制法用量 以水五升(1000cc),煮取二升(600cc),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500cc),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bubble_chart 功效
温经散寒,驱结止痛。
bubble_chart 主治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
bubble_chart 方义
本方所主治之证虽言胁下偏痛,但不必限于胁下,亦不必仅限于一侧的偏痛,凡在胁下至下腹部或腰足,发生激痛,并有热状,而脉呈紧弦者皆可应用。此属寒积,亦即寒邪内结之证,非温药不能去其寒,非下不能驱其结,故用温下之法。本方为温下之代表方;方中附子细辛皆辛温之品,能温经通窍,搜风散寒,治寒冷腹痛痹痛;大黄荡实泻下,性虽苦寒,但与附,辛相配,则寒性减而走泄之性存,三药合用共奏温下之功。
bubble_chart 辨证要点
- 胁腹腰足痛剧。
- 瘦型虚寒体质。
- 腹部软弱。
- 有热状。
- 脉紧弦。
bubble_chart 加减
- 痛甚喜温:加桂枝,白芍。
- 腹痛:加枳实,神曲。
- 体虚:加党参,黄耆。
- 寒疝腰痛:加小茴,肉桂。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非虚寒体质,慎用。
bubble_chart 现代应用
胃、肠痉挛痛、肾结石、胆结石、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偏头痛、阴囊疝痛、疝气、椎间板疝痛、游走肾。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