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证型阴虚
【概念】

阴虚证是指精血不足或津液亏损而出现的阴虚液少、阴不制阳的临床表现的总称。多因先天亏损,久病劳损,或热病后阴液耗伤所致。本条所述的阴虚证是指机体整体阴虚液少而言,与各脏腑的阴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脏腑的阴虚证分别由有关条目介绍,本条不再赘述。

阴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形体消瘦,口燥咽干,眩晕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阴虚证常见于“虚劳”、“劳疗”、“消渴”、“眩晕”等疾病中。

本证临床应与“血虚证”、“津液亏损证”、“湿郁热伏证”相鉴别。

【鑑別處理】

阴虚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由于其病因、病位不同,故临床表现亦各异。

  • 如虚劳而见阴虚证者,多因禀赋不足,房劳过度,阴精亏耗,脏腑虚损所致,症见头晕、颧红、咽痛、失眠,盗汗,五心烦热,腰酸,遗精,舌红苔光剥,脉细数。此皆阴虚火旺之象,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 若劳瘵而见本证者,多为痨虫侵入,肺脏受损,日久肺阴亏损,阴虚则生内热,故见骨蒸劳热,颧红,咳嗽,咯血,胸肋疼痛,盗汗,心烦失眠,舌红绛,脉细数等症状,治宜养阴清肺,方用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加减。
  • 若消渴病出现阴虚证,多为素体阴虚,复因劳伤过度,或情志失调,膏粱厚味,蕴热伤阴所致。其表现为大渴引饮,多食而瘦,尿多有甜味,舌质红,脉细数。治宜滋养阴液,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 若眩晕病中出现阴虚证,多为阴虚导致肝风内动,故见眩晕耳鸣,肢体震颤,筋惕肉瞤,五心烦热,恶心呕吐,舌红,脉细数等症。治宜养阴熄风,方选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加减。
阴虚证常见于慢性疾患中,病变日久易耗伤阴液。平素喜食炙煿煎炒者,亦易积热动火而伤阴,出现阴虚证。吴鞠通说:“热之所过,其阴必伤。”故温热病后期都有伤阴之势,而往往出现阴虚证。

阴虚证在病机演化过程中常有三种情况:

  • 一是阴虚液少,阳气失所御制,阳亢化风而见阴虚动风证。其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肢麻振颤,手足蠕动,语言不利;
  • 二是阴虚证迁延日久,阴虚及阳而见阴阳两虚证。其临床表现既有阴虚证之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又有阳虚证之倦怠乏力,畏寒肢冷;
  • 三是在温病后期,或某些内伤杂病,阴液亏损,元气亦伤,出现气阴两虚证,表现为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口干咽燥,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脉虚数等。

【類證鑑別】

  1. 血虚证与阴虚证:血虚证本属阴虚证的范畴,两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都有相似之处。血虚证是由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思虑过度,阴血暗耗,或失血过多所致。临床以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脉细等为主要表现。阴虚证是由禀赋不足,或思虑过度,耗伤阴液,或慢性出血,久病伤阴,或温热病耗伤阴液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除血虚证症状外,尚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熟,午后颧红,舌红,脉细数等阴虚内热的表现。血虚证与阴虚证的鉴别要点在于阴虚证有阴不制阳之热象。
  2. 津液亏损证与阴虚证:津液属阴,津液亏损证亦属于阴虚证范畴,但阴虚证包括范围较广,津液亏损证可进一步发展为阴虚证。津液亏损证是由于大汗,吐泻及燥热之邪灼伤津液所致。主要表现有咽干口渴,唇舌干燥,皮肤干燥或枯瘪,小便短少,大便燥结,脉细数等症。阴虚证的表现则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阴血虚,热内生证,以此是为与津液亏损的鉴别点。
  3. 湿郁热伏证与阴虚证:湿郁热伏证所表现的发热,往往“状若阴虚,病难速已”,故应予以鉴别。湿郁热伏证是由气候湿热,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湿邪侵袭人体,湿性重浊,阻碍阳气,热不能宣散透发所致。临床以身热不扬,午后热重,汗出热不退,倦怠乏力,胸腹胀闷,头重如裹,肢体沉重,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脉濡数等为主要表现。湿郁热伏证之胸腹胀闷,纳呆,头重,肢重,苔腻等湿邪阻滞之象,为阴虚证所不见,而其身热不扬,汗出热不退,又与阴虚证之五心烦热,午后颧红有别。

【文獻別錄】

  1. 《素问‧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内热。”
  2. 《素问.评热病论》:“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3. 《灵枢‧本神篇》:“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4. 《医学正传‧医学或问》:“曰阴虚者,肾精之真阴虚也,其病多壮热,责其无水,治法以补血药中加知母、黄柏等药,或大补阴丸、滋阴大补丸之类。”
  5. 《证治汇补‧呕吐》:“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