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塊根。主產於四川、雲南、陝西、湖南等地。夏、秋季採挖,曬乾。生用或製後用。
【性味歸經】
辛、苦,溫,有大毒。歸心、脾、肝、腎經。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煎服,3~9g。若作散劑或酒劑,應減為1~2g,入湯劑應先煎0.5~1小時,外用適量。一般制後用,生品內服宜慎。
孕婦忌用。反半夏、栝蔞、貝母、白芨、白蘞。不宜久服,生品只供外用。
川烏含多種生物鹼,主要是烏頭鹼、異烏頭鹼、次烏頭鹼、素馨烏頭鹼等。烏頭有鎮痛、鎮靜、局部麻痹等作用。對動物實驗性「關節炎」有消炎作用。次烏頭鹼和烏頭原鹼對於因注射菌苗而引起發熱的家兔有解熱作用,但對正常體溫無影響。烏頭煎劑或總鹼能引起麻醉貓的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小劑量烏頭鹼使心跳減慢,大劑量則引起心率不齊,甚至心室顫動。
【附藥說明】草烏 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烏頭 (Aconitun Kusnezoffii Reochb.) 的塊根。性味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能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疼痛,有麻醉止痛的作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同川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