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如何找中医看病 » 医师!你为何不扎我的酸痛处?
作者︰沈药子
【內容】

临床常遇针灸患者问道:“沈医师!我哪里哪里酸痛,你为啥不扎那里,却往不酸痛的地方猛扎?”

  • 第一,酸痛的地方已经很可怜了,如何忍得下心再用针扎它?
  • 第二,若酸痛哪扎哪就能根治问题,而非暂时止痛,医师何必多耗神找不痛处扎?况且,哪痛扎哪,这么简单,又何劳医师?
  • 第三,痛的地方往往只是整个问题的冰山一角,主要症结并不在痛的地方。
打个比方,土石流会发生,往往是因为上游的水土保持差,而灾害却发生在中下游,这时,只铲去中下游的土石堆能解决问题吗?那只是治标,治本之道当然是去做好上游的水土保持。又例如河道的某处堤岸因大雨而溃决,其实整个堤防都已老旧失修,某处溃决,只是因该处在结构或地理位置上最脆弱,所以最先破溃,单单补强破漏的缺口,难保下次大雨时不会再溃。

人体是个讯息、能量、与物质周流循环不已的系统,各单元之间皆有无数的可见或不可见的微妙连系,任何一处出问题,并不一定会直接反应在该处,往往反应在它的“中、下游”,那里通常也是人体的脆弱点或显而易见之处。

今天,一患者抱怨膝盖长期酸痛,上大医院检查只发现膝周围软组织轻微发炎,他不想吃消炎药,于是找中医师治疗:

  1. 甲医师见到局部膝盖疼痛是因为局部气血循环差,于是扎膝盖周遭的穴位,促进局部循环以止痛。有效,但每次扎针后两、三天又复发,无法根治,于是再找另一位中医师。
  2. 乙医师发现,患者膝盖局部的气血循环差是因为他肥胖,膝盖承受过大的体重,于是还扎了减肥穴、开了减肥药方,经过一阵子的调养,患者体重下降,膝盖疼痛明显减轻,但还是不定时会复发,且身体变得较无力,容易腹泻,于是再找另一位中医师。
  3. 丙医师诊断发现,患者的脾功能差,营养虽吸收,但并未被身体充分利用,堆积在身体四处,成为湿、痰、脂肪,是之前肥胖之因;又经乙医师连续使用泻药减肥,致脾、胃机能更差,连营养的吸收也不足,故体虚无力;又经触诊发现,患者膝腿内侧的脾经经脉(见“何谓经络、穴道?”一节)循行凹陷、质硬、按痛,更证明脾脏的虚损是患者肥胖、膝痛的主因,于是针&灸补了患者脾经穴位,又处方健脾胃药令患者的脾胃机能恢复,始终未曾针刺患者的痛处。经过一阵子的调养,患者体态、体力恢复,明显膝痛好转,但过了一年又再度复发,于是又回去找丙医师。
  4. 丙医师一看,患者再度发福,这次是脾胃机能佳,营养太好,致体重过重,膝部负荷太大的痛,于是予以针、药治疗,更借机教育患者要适度运动、节制欲望、知足才能常保健康、快乐的道理。
在上例中,由于膝部承受了人体极大部份的重量,且又为人体运动的重要枢纽,容易磨损、受伤,因此之故,当体内机能出状况时,也容易反应在膝盖,它是果、是受害者,不是原因,故也就不是丙医师治疗的对象。

又例如,一患者长期足跟痛,到骨科检查,说是足跟肌筋膜劳损,给予类固醇及止痛药,服药痛止,停药便复发。于是找丙医师处理,经触诊发现,其人背部整片膀胱经的筋肉紧绷,足跟后的大筋也绷得很紧,只因为足跟在平时的负荷与活动量相当大,磨损亦较大,故最先反应疼痛不适。于是丙医师利用针刺,放松其背部整片筋肉,不碰其足跟,其足跟后大筋也应声而松弛,随即试着行走时,痛只剩1、2成。

若肢体的疼痛是一时的外伤或长期过度使用所致,而非体内原因呢?此时患处必肿胀疼痛难忍或磨损严重,如何又去针刺它呢?我们还是不会直接针刺患处,而是先采远处取穴、据中医生理学取穴,目的在疏通患处的肿胀、降温、退热;或送气血至磨损的患处,促进其代谢、激发伤处的自愈力。

然而,患处也并非都不可碰,患处的直接处理往往是在整体的调理、平衡完成之后,例如局部瘀阻仍明显时,我们就会在局部针刺放血。就像处理土石流,上游的水土保持虽做好了,但先前的土石流遗留在河道中央的巨石并不会随之消失,仍得费事去移除。而重点仍在于整体的调理,以绝后患,其次才是患处。

顺便提到,同一位患者,每位中医师的药剂处方都不尽相同,其道理也相同,有的医师的处方只治问题的下游,有的治中游,有的治上游,有的上中下游一起打理,所以效果的长短、能否根治也不尽相同。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