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湯是中醫最常見的補血名方,「四物」就是該處方只用了4種藥,太多太少都不叫四物湯,有些人到中藥房抓四物湯,一看十多種藥材,都不是純正的四物。
四物湯之中,當歸、川芎又稱作「血中氣藥」,「血中」表示它是作用在「血」這部分的,「氣藥」表示它是帶有「能量」的,比方說,遊樂園的衝浪池沒水了,這時不但要加水進去,還要讓水流動起來,這個加水的動作就是「補血」,讓水流動起來,就是幫水加動能、「補氣」。「血中氣藥」的意思就是除了滋補血液,還能促進血液的流動,川芎更能散開血液中的瘀阻,類似抗凝血概念。
白芍、地黃屬補血、補陰藥,性質類似西醫的鐵劑。但中醫的「血」「陰」是個泛稱,它包含但不特指血液中的鐵質,而是含蓋了一切能滋養肉體的營養物質的泛稱。又,這兩種藥的屬性偏寒涼,還能制衡當歸、川芎的溫熱之性。地黃純屬補血補陰藥,白芍則還有一定的化瘀血的作用。
實際應用上,四物湯的組成並非一成不變,若患者有虛火,炮製過、性微溫的熟地黃可改成性涼的生地黃,同樣的,炒白芍可改成生白芍,川芎屬性較溫熱,可減量或不用;若患者的血液循環有瘀阻,則白芍可改成赤芍,當歸可改成當歸尾,川芎或可加量,加強活絡血路、促進血循;若患者的胃腸功能不佳,地黃可減量或不用,或加些幫助胃腸消化的藥材。也就是說,能隨機應變的四物湯才是活的方,一昧套用則是死的方。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