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重新認識中醫 » 重新認識四物湯
作者︰沈藥子
【內容】

四物湯是中醫最常見的補血名方,「四物」就是該處方只用了4種藥,太多太少都不叫四物湯,有些人到中藥房抓四物湯,一看十多種藥材,都不是純正的四物。

四物湯之中,當歸川芎又稱作「血中氣藥」,「血中」表示它是作用在「血」這部分的,「氣藥」表示它是帶有「能量」的,比方說,遊樂園的衝浪池沒水了,這時不但要加水進去,還要讓水流動起來,這個加水的動作就是「補血」,讓水流動起來,就是幫水加動能、「補氣」。「血中氣藥」的意思就是除了滋補血液,還能促進血液的流動,川芎更能散開血液中的瘀阻,類似抗凝血概念。

白芍地黃屬補血、補陰藥,性質類似西醫的鐵劑。但中醫的「血」「陰」是個泛稱,它包含但不特指血液中的鐵質,而是含蓋了一切能滋養肉體的營養物質的泛稱。又,這兩種藥的屬性偏寒涼,還能制衡當歸川芎的溫熱之性。地黃純屬補血補陰藥,白芍則還有一定的化瘀血的作用。

實際應用上,四物湯的組成並非一成不變,若患者有虛火,炮製過、性微溫的熟地黃可改成性涼的生地黃,同樣的,炒白芍可改成生白芍川芎屬性較溫熱,可減量或不用;若患者的血液循環有瘀阻,則白芍可改成赤芍當歸可改成當歸尾,川芎或可加量,加強活絡血路、促進血循;若患者的胃腸功能不佳,地黃可減量或不用,或加些幫助胃腸消化的藥材。也就是說,能隨機應變的四物湯才是活的方,一昧套用則是死的方。

所以,一帖簡單的四物湯即體現出了中醫在補血時充分利用了不同藥物的動態、靜態、寒熱溫涼、互補協同、互相制衡的藝術,四物湯看似簡單,卻不簡單。中醫有個名句:「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翻成白話文來說就是︰「血的流動需要動能(氣)的推動、引導、及溫煦,動能(氣)必須依附於血液才能存在並發生作用。」也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相輔相成,這也是太極系統的特色。

有西醫的研究發現,單味當歸並不能顯著地促進失血性貧血動物的紅血球和血色素的恢復,因而認定當歸無補血作用。這是因為現代醫學還沒有「血中氣藥」、「血液動能」的概念,中醫講究藥物的協同作用,當歸負責血液的動能、地黃負責造血材料,西醫就只有造血材料。才一帖四物湯,就徹底完勝了現代醫學用於治貧血的鐵劑。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