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藥子 于 戊子年立冬
古典中醫以為,天地間因為有水、火的交互作用而產生地表的萬物(1)。「水」泛指地表的水液,「火」指太陽的光熱。依當代科學的理解,太陽將其光、熱遍灑於地表,水受其熱,蒸發為水氣,上升至天空,遇冷又凝結成雲、下降為雨,形成了地球表面的水循環,成為滋養生命的溫床。
在《周易》,陰、陽各以卦爻表示,⚊為陽爻,⚋為陰爻。代表水的「坎卦」卦爻為☵,其結構為兩陰爻之中夾有一陽爻,兩陰爻為水的本體,一陽爻表達其流動性;代表火的「離卦」卦爻為☲,其結構為兩陽爻之中夾有一陰爻,兩陽爻象徵火的光、熱,一陰爻為火所寄付的實體(如火之炬、燈之蕊),當坎卦在上+離卦在下所構成的複合卦名為「既濟䷾」(2),意指「功成,成就」,用來象徵許多火在下、水在上才能成功的事物,例如以火烹飪,必須火在下,水在上,若火在上、水在下(即「未濟䷿」(3)),即無法煮物;又如太陽的光與熱不降下大地,大地的水氣不往上蒸騰,則無法推動地表的水循環,生命亦無能得到滋養。
在人體,男性的外生殖器為兩陽(睪丸)夾一陰(陰莖),猶如「離卦☲」之象;女性的外生殖器為兩陰(陰唇)夾一陽(陰道開口及陰蒂),猶如「坎卦☵」之象,故女性屬水、屬陰、主潤澤,男性屬火、屬陽、主運動。當男女交媾時,最自然的姿態就是男在上、女在下,男性的「離卦」運動進出女性的「坎卦」,女性的「坎卦」分泌液體以滋潤,水、火交合之後才能產生另一個小生命,即猶如太陽的光熱屢屢與大地上的水液交媾,因而創生了天地間的生靈。
在水火之外,古人還發現,「天」與「地」一定得有些交互作用,才能產生天地間的萬物,例如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雨水普施大地,才能滋潤萬物生靈(4)。在《周易》,與天地相交有關的另一複合卦名「泰卦䷊」(5),代表地的「坤卦☷」位在上,代表天的「乾卦☰」位在下,此象徵天向下、地向上,天地相交,乃亨通順利之象。若天地不相交,則為「否卦䷋」(6),為阻隔閉塞之象。眼、耳、鼻孔各二,屬陰,卻接收無形的聲、光、空氣,無形屬陽;口、前陰、肛門各一,屬陽,卻納入、排出有形物,有形屬陰。這也是另一形式的陰陽相交。當眼不能視、耳不能聞、鼻孔不能吸氣、口不能食、二陰不能排泄,即是陰陽不能相交,即是「否卦䷋」,即是死。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