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以下純屬筆者從醫多年之後的個人觀點。

中藥的革新

目前台灣的科學中藥普遍未標示有效成份的濃度,且不同藥廠之間的有效成份濃度也不同,可能用這家的濃縮藥粉只需1gm即有效,但另一家的卻需用到1.5gm才有效,以致中醫師在處方時很難精確掌握劑量,只能憑經驗。因此,標示藥品的主要有效成份的濃度,會讓中醫師更能掌握用藥的劑量,也可避免藥廠用差勁的藥材充數、魚目混珠。這種藥廠該做的事,幾十年來都沒做。

科學中藥的有效濃度必須再提高,濃度提高即可增強療效、減少服藥量,許多重病、大病需要更高濃度的中藥粉,也可避免患者一次吞服太大包的藥粉。台灣的中藥廠在這方面可說毫無長進,遠遠落於西藥之後。

最糟糕的是,幾十年下來,台灣的市面上還是充滿了用生藥磨粉充當濃縮科學中藥的劣藥,這種藥粉毫無濃縮,療效很差,必須吞服數倍濃縮中藥粉的藥量才可見效,生藥粉還有生菌黴菌過量、農藥殘留的問題,服了這種藥,可能病還沒治好,就先傷害到了健康,簡單的辨別方式點我

中醫式的實證醫學

在現代,一切講求證據,中醫也不能再老王賣瓜,必須引入實證醫學。例如,將參與實驗治療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實驗組則再依客觀的徵象分為不同的中醫證型的組別,全部利用中醫治療,並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療效差異,向群眾證明中醫確實是有療效的。

實證醫學需要相當的人力物力,但一直以來,政府相關單位皆是西醫人員在主導,中醫受到的漠視、冷落,從中醫在健保的佔額不到4%、甚至比牙醫還低即可看出。在中醫資源甚為拮据的環境下,要進行中醫式的實證醫學著實不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開發脈診練習儀

脈診是中醫用於診斷時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由於各種中醫的脈象不是隨時隨地可方便取得的,脈診更像是門主觀的手藝,當下同一個人的脈由三個人去摸,由於經驗及手指敏感度的差異,這三個人感受到的脈象可能不會一樣,很難有個標準作為脈診的依據。

當代應可利用科技將中醫的所有基本脈象建立在一個脈診練習儀之中,隨時可以重現任一個基本脈象或是複合的脈象,供作脈診的觸摸練習與參照標準,甚至可以做到隨身攜帶的尺寸。初學者隨時可將脈診練習儀切換到某個脈象,時時觸摸體會,訓練指感。這樣的發明可將脈象標準化、將脈診普及化,這在現代科技應該可以做到,若能開發出來,中醫師的脈診功力將普遍再向上進一台階。

中醫基礎理論的現代化與升級

無論中醫或西醫,研究的都是相同的人體,不管各自的視角是如何的不同,總是會有相通之處,如何在這兩種種系統之間搭建友善的橋樑,彼此為彼此所利用,方能利益最大化。

現代醫學醫已積累了相當多的知識與數據,相信若是仲景再世,也會為此雀躍不已,當代正是傳統中醫吸取現代醫學的成果、讓自己升級的最好時機,傳統中醫學的模糊輪廓可因此變得更清晰、診斷更精確、治療更快速有效。

因此,中醫的一個可行的升級方向,就是在傳統中醫的大框架之下,吸取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去蕪存菁,升級成為的更精準、更有效的現代化中醫──中醫2.0。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