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别名acute infectious polyneuritis
【概述】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acute infectious polyneuritis)又称格林-巴利(Guillain-Barre)综合征或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多数脊神经根及神经末梢(常有颅神经)同时受损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30岁以下男性较多。四季均有,夏秋季较多。

【病因學】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本病是与感染有关的迟发性、超敏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周围神经的髓鞘是免疫反应攻击的靶子。最密切的感染因子有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肺炎支原体、空肠弯曲杆菌及乙型肝炎病毒等。其发病机理类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一种以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但近年来的研究,在患者血清中检出了多种抗髓鞘抗体、周围神经内的血管壁和雪旺氏细胞膜上有IgG和补体的沉积、以及脑脊液中单克隆IgG抗体,说明体液免疫参与了发病作用。因此,本病的发病原因可能是病前的某种感染,启动了免疫反应,而体内的免疫调节异常引起了周围神经组织的损害,即髓鞘脱失。

【病理改變】

病变部位主要在脊神经根、脊神经及脑神经。受累的神经纤维出现肿胀、变性和节段性脱髓鞘改变,神经组织内围血管性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脊髓前角细胞、后根节细胞、脊膜和脑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变性、坏死等病变。

【臨床表現】

急性亚急性起病。约2/3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周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症状,一般在起病后症状迅速进展,在数日至2周内达到高峰。主要症状为运动障碍。初为下肢无力,继之逐渐向远端扩展,出现四肢对称性瘫痪。严重者瘫痪可迅速上升,侵及肋间肌和膈肌,出现呼吸麻痺,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咳嗽无力、痰液阻塞。部分病人还常诉有肢体远端感觉异常、麻木或疼痛。检查瘫痪为弛缓性,腱反射消朱,病理反射阴性;感觉障碍极轻,甚至缺如,有者多为手套袜子型感觉减退。

半数以上病例可有颅神经损害,最常见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其次为舌咽和迷走神经受累,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痺症状。偶有眼肌麻痺、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

植物神经损害表现为皮肤潮红、多汗和手足水肿,少数病例可出现心动过速、血压不稳、心电图改变。心脏受损为不良征象,可引起突然死亡。除极少数有短暂性排尿功能障碍外,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輔助檢查】

急性期周围白细胞可有轻度升高。其特征性改变是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即蛋白升高而细胞数正常或接近正常。蛋白含量一般在0.5~2g/L(50~200mg/dl),甚至高达10g/L(1000mg/dl)。常在病后第三周最明显,与病情无平行关系,可持续数日或1~2年。少数病例脑脊液可无改变。肢体远端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低于正常60~70%。

【診斷】

  1.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1~3周常有感染史。
  2. 迅速进展的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3. 常合并有颅神经损害。
  4. 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治療措施】

(一)急性期治疗

  1. 激素治疗: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10~15mg/d或氢化考的松200~300mg/d,加入5~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连续10~14天。危重病人可用大剂量冲击疗法,地塞米松30~60mg/d或氢化考的松300~600mg/d,连续3~5天。之后口服泼尼松维持20~40mg/d,逐渐减量。一般使用1月左右。其间要注意补充钾盐,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和继发感染。
  2. 呼吸麻痺的治疗:呼吸麻痺是本病的最大危险,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增加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如有轻度发绀、烦躁、痰液阻塞,应及时作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必要时应用呼吸器帮助改善通气量。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控制感染:可选择适宜的抗生素。
  4. 血浆交换疗法:有不少报导认为此法可清除血浆中的髓鞘毒性抗体,炎性化学介质,纤维蛋白原等,从而避免对神经髓鞘的中毒性损害,促进髓鞘的修复和再生,缓解临床症状。一般认为对年轻危重病例,早期使用,疗效较好。
  5. 自血光量子疗法(经紫外线照射及充氧后的自血回输疗法):认为对急性进展期有确切疗效,其机理可能与增加外周血T细胞数目,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但也有人认为紫外线能损害染色体,造成微核率升高,对机体不利。
  6. 其它疗法:大剂量B族维生素、维生素C以及三磷酸腺苷、胞二磷胆碱、辅酶Q10等,可酌情使用。如出现心律紊乱,高血压,应选用相应药物治疗。
(二)恢复期治疗

可采用针刺、按摩、理疗及其它主、被动功能锻炼等,以利瘫痪恢复。

【預後】

本病预后良好。2/3以上病例1~4周开始恢复,半年至1年基本痊愈。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少数复发。有呼吸麻痺、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者预后不良。

【併發症】

  1. 急性呼吸衰竭:为呼吸麻痺所致,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2. 肺部感染:由于咳嗽反射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功能减弱,导致细菌在呼吸道内繁殖。有的可能与气管切开有关。肺部感染常为本病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防治肺部感染极为重要。
  3. 心律失常:多数由于机械通气障碍、代谢、酸碱和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也是本病致命性危险因素之一。一旦出现,要及时治疗。

【鑑別】

  1. 急性脊髓灰质炎:本病多见于儿童,肌肉瘫痪常为节段性,不对称,无感觉障碍,肌萎缩明显,脑脊液蛋白及细胞均增多。
  2. 急性脊髓炎:本病在损害平面以下有明显的锥体束征,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无颅神经损害,脑脊液正常或轻微改变。
  3. 周期性麻痺:本病有反复发作史,血钾降低,低钾心电图改变,无颅神经损害,无感觉障碍,脑脊液正常。补钾治疗,可迅速恢复。
  4.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本病起病缓慢,症状波动,无感觉障碍,脑脊液正常。新斯的明试验,肌力迅速改善。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