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证型脾气下陷
别名中气下陷、脾虚气陷
【概念】

脾居中焦,脾气又称中气。脾气下陷证又称气虚下陷证、中气下陷证。脾气主升,若脾气虚亏不能升散,甚至陷而不举,造成脏气下陷而出现久泄、崩漏、脏器下垂等症状,即为脾气下陷证。常因劳伤过度,或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等原因损伤脾气所造成。

临床主要表现为消瘦、面白、短气、语声低怯、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或自汗。少食、腹胀、便溏、久泄、久痢、脱肛,崩漏、子宫脱垂,自感脐腹以下重坠等。舌淡或有齿痕,脉细弱无力。

脾气下陷证常见于 “久泄” 、 “久痢” 、 “崩漏” 、 “脱肛” 、 “子宫脱垂” 等疾病中。

脾气下陷证应与 “脾气虚证” 、 “脾不统血证” 或 “脾肾阳虚证” 相鉴别。

【鑑別處理】

脾气下陷证不论出现在何种疾病中,或泄泻、成痢疾、或崩漏、或脱肛、或子宫脱垂等疾病,其临床表现均可见两组症状:一是脾气不足的见症,脾气不足则健运失职,中焦化源不足,气血更趋衰少,故见食少、消瘦、短气、倦怠、声低、面白、头晕等;一是中气陷而不举的见症,出现脘腹坠胀,或久泄、久痢、崩漏、脱肛、子宫脱垂以及内脏下垂等,治疗宜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举元煎(《景岳全书》)。

【類證鑑別】

  1. 脾气虚证与脾虚下陷证:脾气虚则运化、输布功能减弱,出现食少、脘胀、便溏、倦怠、面白、消瘦等症状;而中气下陷证除了具有脾气不足的见症之外,当有中气陷不举的症状。脾气虚仅 “虚而清阳不升” ,但脾虚下陷证却 “为清阳下陷” 不举(《古今名医方论》)。前者轻而后者较重。故二者病情轻重程度不同,病机也不同。
  2. 脾肾阳虚证与脾虚下陷证:脾虚下陷证的关键在于中焦清阳陷而不举,见久泄、久痢、崩漏及内脏下垂诸症;脾肾阳虚证虽也有下利泄泻或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甚至久泻不止,但此乃中下二焦阳虚所致,关键在于下焦命门火衰。所以必有阳虚不足的见症,如畏寒、肢冷、腰膝或少腹冷痛、小便不利、甚则水肿,舌淡胖有齿痕,脉沉。可资鉴别。
  3. 脾不统血证与脾虚下陷证:因中气下陷而气不摄血造成的崩漏、便血即是脾不统血证。此外,尚有因气不摄血所造成的皮下出血、齿龈渗血等出血症状。临床亦称脾不统血证。还有,因脾阳不足,中焦虚寒,脾不摄血所形成的便血,其血色紫暗甚或便如黑漆,必兼见畏冷肢凉、面白不华、神疲气少、唇舌淡白、脉细弱等脾阳不足的症状,且病程多半较长。

【文獻別錄】

  1. 《慎斋遗书.内伤》: “中气虚也。中气者,当脐中空处两肾中间也。脾气在中气之内,与中气相为依倚,非即中气也。中气以空为贵,其所以能空者,由脾能运转,阳气上升而后中能空也。若脾气下陷,填塞其中,则脏腑之根蒂以伤,气血往来之道路以窒,病自此起矣。”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