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状小儿手足心热
别名手足心热、掌中热、足心热、手掌心热
【概念】

手足心热,是指手心、足心部位的发热。这种发热在婴幼儿常为抚触所查觉,而年龄稍大一点的患儿也可自诉。

本症在《内经》、《难经》中称为“掌中热”、“足下热”;《伤寒论》中称为“足心热”;《诸病源候论》称为“手掌心热”,而后世医家则以“手足心热”相称。

本症与“手足微温”、“手足烦热”、“四肢烦热”等症候,虽同有“手足热”之意,但病变部位,发热程度不同。本文仅就手足心局部的发热,进行讨论。

本症与“五心烦热”亦有相同之处,但“五心烦热”还包括了胸前心窝处的发热,常为成年患者的自觉症状,故本篇不予论述。

【辨證分析】

  1. 疳积脾虚︰手足心热,形体羸瘦,面色萎黄,皮毛憔悴,困倦喜卧,乳食懒进、脘腹胀满,颊赤烦躁,日晡潮热,骨蒸盗汗,夜睡不宁,大便溏薄或干结,小便黄浊如米泔,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淡滞。形成的原因,一是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形成积滞,积滞日久,水榖精微无从吸收,形成疳积而发热;二是由其它疾病转化成疳。如吐泻、痢疾,寄生虫病等损伤气血,耗散津液,使中焦纳运失调,日久形成疳证。为虚中夹实证。初期病在积滞,着重消积,可选用消疳理脾汤、肥儿丸等;然后选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若体质虽虚,积滞未化,出现虚实夹杂之证,法当攻补兼施,可用清热甘露饮、抑肝扶脾汤等;若呈现纯虚证,宜用益气养阴法,方选补肺散、鳖甲散、人参养荣汤等。
  2. 血虚阴亏︰手足心热,精神萎糜,形体消瘦,咳嗽少痰,目眩耳鸣,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心烦不寐,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舌质红少津,舌面光净少苔,脉细数无力。致病原因,多由禀素虚弱,或大病、热病之后,失于调理,阴血耗伤,正气未复,各个脏器失于阴血的濡养,形成阴亏内热虚证。可依据手足心热的兼证分别治之。若干咳、食少、便乾明显的,为肺胃阴虚,可选用沙参麦冬汤滋养肺胃之阴;若神烦、少寐突出的,为心阴不足,可用酸枣仁汤养阴安神;若耳鸣、目眩、甚或筋脉拘擘的,为肝肾阴虚,当滋养肝肾,方用知柏地黄汤等。
疳积脾虚与血虚阴亏两证的鉴别,一要询问病史:前者初期多实证,渐至虚证显露。后者由它病损伤阴津发展而来;二要辨别症状:前者有明颗的脾胃积滞症状,如脘腹胀满,大便有不消化食物,小便如米泔,或食异物,如土块、煤渣等。后者呈现一派阴血不足,内热燔灼之象,如潮热、颧红、咽干、干咳、脉细数等。

小儿手足心热,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养。即是疳积脾虚的患儿,也要补充一定数量的富有营养的食品。古人有“养正则积自除”之说,确为经验之谈。另外,还要让患儿多晒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促进体质的复康。

【文獻別錄】

  1. 《难经.十六难》:“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2. 《保婴金镜录》:“小儿胸腹膨胀。发热顿闷,脉纹如环珠,以手按腹即哭,此属脾胃虚,而饮食停滞也。”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