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状白疕
别名牛皮癣、干癣、蛇蝨、银屑病
【概念】

白疕,是皮肤上起白色厚屑,伴有搔痒的一种顽固性皮肤损害。

《诸病源候论》称干癣,“但有匡廓,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医宗金鉴》称白疕,“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外科证治全书》则称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折裂、血出痛楚。“干癣”、“疕风”等均与白疕同义。

中医认为,本病总由营血亏损,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初起多夹有风寒、风热或风湿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卫失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致;或因湿热蕴积,不及宣泄和利导,阻于肌表而发;病久风寒、风热、湿热之邪已化,而气血耗伤,则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更甚。亦有因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痰阻肌表而成;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营血亏损而致;少数系因调治不当,兼感毒邪,风寒化热,湿邪化燥,以致燥热成毒,热毒入营,内侵脏腑,造成气血两燔之候。总之,本病成因不外乎与风、热、寒和血热、血燥、血瘀及肝肾不足等有关。

【現代研究】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以表皮细胞过度增生为特点的常见皮肤病,俗称"牛皮癣"。皮损为红色斑丘疹或斑块,其表面覆蓋著多层发亮的银白色鳞屑,境界清楚,大多发生在四肢伸侧和头皮部位,自觉痒感男女老少均可患病,且以青壮年为多见,患病率约为0.12%,男性多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

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与遗传因素、免疫机能异常、表皮生成障碍性疾病、病毒或链球菌感染、以及精神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皮肤免疫学的不断发展,有人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有多种尚未明了的抗原,活化巨噬细胞和真皮T细胞,导致产生γ-干扰素,后者结合在角朊细胞的受体,由此引起角朊细胞HLA-DR及ICAMI表达。角朊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TNF及各种集落刺激因子等,促进外周血液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生长,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

〔诊断〕

  1. 寻常性银屑病:占本病绝大多数。
    1. 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可融化成片,边缘明显,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有硬脂斑现象、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
    2. 根据皮损活动情况分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在进行期可有同形反应。
    3. 皮损好发于头皮和四肢伸侧,也可泛发全身。
    4. 部分病人可有指(趾)甲病变和黏膜病变。初期甲板呈点状下凹,后期甲板增厚,失去光泽,甲板与甲床分离。
    5. 病程缓慢,易复发。
    6.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表皮角化不全,角质层内可有微脓肿,棘层肥厚,钉突规则地下伸,乳头呈棒状,内有弯曲而扩张的毛细血管。
  2. 脓疱型银屑病
    1. 有掌跖脓疱型和泛发性脓疱型两种。
    2. 基本损害为脓疱,针头大小表浅的脓疱可发生在寻常型银屑病损害上,也可发于非皮损处,细菌培养阴性。
    3. 常伴有指甲病变。
    4. 可先发生寻常型或伴有关节及全身症状。
    5. 组织病理显示,角质层内有大的海绵状小脓疱;真皮内炎症浸润较重,主要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少量中性核细胞。
  3. 关节病性银屑病
    1. 多侵及小关节,间或侵及肘、膝等大关节。临床表现颇似类风湿关节炎,重者发生僵硬畸形。
    2. X线片显示:软骨消失、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稀疏和囊状改变及软组织肿胀。
    3. 常伴有上述皮肤损害,尤以渗出型和脓疱型多见。
    4. 关节病与银屑病皮损相关,具有平行关系。
  4. 红皮病型银屑病
    1. 有银屑病史,皮损为全身弥漫性浸润潮红,大量麸皮样鳞屑及残存的正常"皮岛"。
    2. 病程缓慢,反复发作,病人衰弱,易继发各种并发症。
    3. 本型多因银屑病受刺激或处理不当发展而来。
银屑病以寻常型最为多见,后三型均较少见,且常合并发生或相互转化。

银屑病需注意与慢性湿疹、玫瑰糠疹、脂溢性皮炎、银屑病样梅毒疹等病相鉴别。

【辨證分析】

  1. 血热︰皮疹发生发展迅速,皮肤潮红或甯鶠A鳞屑增多不厚,多呈点滴状,红斑或斑丘疹,表面鳞屑呈多层性,搔之表层易剥离,底层附着较紧,强行剥离后底面有点状出血,搔痒较明显;常伴有心烦,口渴,便干溲黄,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多见于本病的进行期。多因心肝二经蕴热,郁于血分,蒸灼肌肤所致。皮损特点为发病迅速,基底红较明显,表面鳞屑多,剥离后有出血点。治宜清营、凉血活血为主,方用凉血活血汤加减;或化斑汤加减。生地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白茅根30克,丹皮15克,赤芍10克,丹参2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紫草15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克(后下)。
  2. 血燥︰皮疹发展较慢,稳定,病程久,皮肤干燥,皮损色泽较浅,多为淡红色斑块,有明显浸润,表面鳞屑不多,附着较累,新发皮疹较少,舌质淡或有白苔,脉沉缓或细缓。多见于静止期。多因阴血虚亏或毒热郁久耗伤阴血,使肌肤失养所致。皮疹特点为颜色多淡红,成浸润斑块,表面鳞屑干燥薄少,治宜养血滋阴润肤,方用养血润肤饮加减;或四物汤加减。生地10克,熟地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胡麻仁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鲜皮10克,鸡血藤30克。
  3. 血瘀︰皮损较厚,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皮疹多呈暗红色斑块,亦可见色素沉着,或伴有关节活动不利。有的皮疹互相融合呈地图状,表面鳞屑呈大片,附着亦紧,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大片融合之皮疹常有裂口或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少,脉涩、细涩或细缓。多因气血虚弱,气不行血使气血凝结,肌肤失养引起。皮损特点为大片肥厚斑块,色多暗红,鳞屑较厚附着较紧,病程较长,故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或活血化痰,袪风润燥,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熟地10克,丹参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
  4. 湿热︰皮疹多呈深红色斑块,大小不等,表面鳞屑呈油腻状或结成厚痂,鳞屑下有轻度渗出或表面湿润,有时可起脓疱,甚者融合成片。多发于四肢、手足掌蹠,躯干及绉折部位。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缓或沉弦。多由体内素有蕴湿,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成毒发于肌肤所致。皮损特点多为深红色斑块,鳞屑为油腻状或结成厚痂,鳞屑下常有轻度渗出,或起脓疱。可发于手足掌蹠或泛发全身。治宜清热除湿解毒之法,方用清热除湿汤加减。
  5. 外感风寒︰皮损红斑不鲜、鳞屑色白较厚,抓之易脱,冬重夏轻,多伴恶寒,关节酸痛,瘙痒不甚。苔薄白,脉涩或濡。多见于小儿和初发病者。袪风散寒,养血润燥。桂枝汤加减。桂枝10克,白芍10克,白蓝10克,生姜3片,炙甘草10克,白鲜皮15克,当归10克,鸡血藤15克,乌梢蛇3克(研粉吞服)。关节畸形、活动受限者,酌加羌、独活、桑寄生、秦艽、桑枝、威灵仙。
  6. 毒热︰发病急骤,常互相融合,泛发全身。皮肤变为弥漫性潮红或暗红,甚则周身起脓疱,大量细小糠状脱屑,或成大片落叶性脱屑,自觉灼热痒痛,可伴有身热恶寒,壮热口渴,唇焦舌燥,烦躁不安,便干溲黄,舌质绛,苔黄、黄糙或黄腻,脉弦滑、滑数或弦数。多见于脓疱性或红皮病型银屑病。多因素体内蕴湿热,郁久化毒,或兼感外界毒邪而致毒热炽盛所发。皮损特点为皮肤弥漫潮红,灼热,表面大量脱屑。治宜清热凉血,解毒除湿为主,方用解毒清营汤加减;或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生地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水牛角30克(先煎),丹参15克,紫草15克,黄连6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银花30克,连翘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皮损瘙痒明显加苦参15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克(后下)。
  7. 寒湿痹阻︰皮损可为大片暗红色斑,亦可为点滴状损害表面鳞屑不多,或结成较厚的痂性鳞屑,常合并有关节疼痛,指趾小关节多被侵犯,寒冷季节加重,有时可造成关节畸形,脉多沉缓或沉细,舌质淡,苔少。多因寒湿之邪痹阻经络,使气血凝滞不和而发。皮损色多暗红,特点为常合并关节损害,以手足小关节肿、痛、变形为常见。治宜温经散寒,除湿通络之法,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8. 肝肾不足︰皮损色淡,鳞屑不多,颜色灰白,伴头晕耳鸣,腰酸足软,或阳萎遗精,或月经不调,或关节肿痛。舌淡胖、苔薄,脉细。补益肝肾,袪风润燥。左归饮加减。熟地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制首鸟10克,黄精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阿胶10克(烊)。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