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状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
【概念】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外感咳嗽”、“喘证”等范畴。常因起居不慎,寒温失调,劳作环境不洁而导致人体正气不足,卫表不固,外邪乘虚而入。外邪袭表,肺卫失和,邪正相争,故可见发热、恶寒、四肢酸痛,神疲乏力等表证;若外邪壅肺,肺气不宣,则可见于咳少痰,或气促痰鸣而喘等症。

【現代研究】

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是因吸入有机粉尘,真菌抱子等抗原性物质引起的,以肺泡壁、细支气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主的综合病症。临床以发热、咳嗽、气喘、无力及肺部病变为特点。根据其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理,一是III型变态反应,当吸入的抗原在肺泡壁与特异性抗体(IgG沉淀素等)反应,在补体的参与下,可构成免疫复合物,引起第III型变态反应;二是IV型变态反应,弥漫性肉芽肿等肺组织病变;三是I型变态反应,有一些病例吸入抗原后立即起病,发生哮喘状态,或造成肺泡组织的损伤及临床症状。

〔诊断〕

  1. 病史近期在生活或工作环境中,有吸入有机粉尘或真菌抱子等抗原性致敏物质史。
  2. 症状急性型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四肢夫节、肌肉酸痛,乏力,气急,干咳等症状;‘慢性型有轻度咳嗽,少量痰液。查体肺底部可闻及湿性细音。
  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急性发作时,血沉增速;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相应沉淀抗体(IgG)阳性。
  4. 调线检查两肺可见弥漫性条索状和小结节阴影。

【辨證分析】

  1.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咳嗽痰多,色白清稀,头痛鼻塞,身痛,骨节酸痛,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疏风散寒,宣通肺气。杏苏散加减。紫苏12克,生姜5~7片,前胡12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陈皮12克,枳壳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蔓荆于10克,大枣5枚。恶风寒明显加炙麻黄10克,细辛6克;痰多清稀加白芥子10克,苏子10克;四肢关节酸痛甚者加羌活10克,独活10克。
  2. 风热犯肺︰发热,恶风,汗出,咳嗽不爽,痰稠而黄,胸闷气急喘促,口渴咽痛,尿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桑叶12克,菊花10克,薄荷10克,连翘12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芦根15克,甘草5克,白芷10克,黄芩10克,枳壳12克,银花10克。痰黄、肺热甚加鱼腥草12克,败酱草10克;鸭跖草10克;咽喉肿痛加牛蒡子20克,山豆根15克,玄参12克;喘急气促加葶苈子10克,桑白皮10克。
  3. 燥热伤肺︰恶风发热,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咯,鼻咽干燥,咳甚引胸胁作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细数。清肺润燥,止咳平喘。桑杏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桑叶12克,杏仁10克,北沙参20克,麦冬20克,鲜梨皮12克,川贝母10克,淡豆豉12克,批杷叶10克,法半夏10克,橘络6克,栝蒌壳12克。若咽痒,咳嗽,咯痰不爽者,加胖大海3~5枚,瓜子金20克;若咳嗽剧烈者,可加款冬花10克、紫苑10克;若咳引胸胁痛者,加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
  4. 肺脾气虚︰胸闷气短,喘急息促,少气懒言,咳声低弱、自汗恶风,或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腻,脉弱无力。益气健脾,补肺平喘。参苓白术散合生脉散加减。人参10克(另炖兑服),黄耆20克,太子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20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百合15克,甘草5克。若平素自汗恶风,体虚易感者,重用白术15克,黄耆30克,加防风10克;若胸闷气促,咳喘痰多,动则子加剧含,可加炙麻黄10克,苏子10克,白果12克;若形寒肢冷,咯痰清稀,口淡不渴者,去麦冬,加干姜10克,桂枝10克。
  5. 肾不纳气︰咳嗽胸闷,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张口抬肩,不得平卧,动则喘息更甚,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温肾纳气,止咳平喘。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片10克(先煎),肉桂10克,生地黄12克,熟地黄12克,山茱萸15克,泽泻10克,淮山药20克,茯苓15克,炙麻黄10克,苏子12克,陈皮12克,法半夏10克。若喘促日久、气不得续者,可加五味子15克,蛤蚧5克(研未吞服);若见上盛下虚者,可加沉香10克,白果10克,胡桃肉15克,补骨脂12克;若见唇舌青紫者,可加丹参15克,川芎12克,赤芍10克。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