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状肾病综合症
【概念】

肾病综合征属中医的“水肿”范畴,水肿消退后多属“虚劳”、“腰痛”等范畴。其内因主要为脾肾两脏的阳虚、气虚,其外因为风寒湿邪侵袭而诱发。人体水湿的运行,依靠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转输,肾气的开合,从而使三焦能够发挥决渎的作用,使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反之,肺脾肾三焦功能障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不利,就可发生水肿。

  1. 水湿内侵,脾不健运: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居处卑湿,或涉水冒雨,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酒食不节,生冷太过,湿蕴于中,脾为湿困,健运失司则不能升清降浊,以致水湿不能下行,泛于肌肤而成水肿。
  2. 劳倦太过,饥饱不调: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散精于肺,以输布全身。如劳倦太过、饮食失调,致脾气亏虚,水液不能蒸化,停聚不行,氾滥横溢,遂成水肿。
  3. 房事不节,过劳伤肾:性欲不节,房劳过度,往往内伤肾气而致肾气渐虚。肾虚则开合不利,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液停聚,氾滥于肌肤,形成水肿。
  4. 湿热久蕴,伤阴阻络:若感受时令湿邪,湿郁化热,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湿与热交蒸,耗伤阴血,血流涩滞则痰血内生,窒阻脉络,以致水行不畅,发为肿胀。

【現代研究】

肾病综合症并非单纯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特征。这些表现都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白蛋白的滤过增加、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有关。大量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特征,而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后果,所以,大量蛋白尿及其导致的低蛋白血症是肾病综合征诊断的必备条件。但严重低蛋白血症时,尿蛋白排出量常减少而达不到上述标准,临床诊断时对此须注意。

据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肾病综合征分为两型。I型:无持续性高血压,离心尿红细胞<10个/每高倍视野,无持续性肾功能不全,高度选择性蛋白尿,尿FDP及C3值正常;Ⅱ型:常有高血压、血尿、肾功能不全,蛋白尿为非选择性,尿FDP及C3阳性。

凡能引起肾小球病变者,都可发生肾病综合征,通常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损伤。其发病许多学者认为与免疫有关。临床将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原始病变在肾小球)和继发性(继发于全身疾病)两类。继发性者,病因复杂,如感染、药物、毒素及过敏、肿瘤及多系统疾病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从病理学上分,有微小病变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其中成人以膜性肾病多见,儿童以微小病变占大多数,所以儿童肾病综合征比成人肾病综合征预后好。据国内成人肾病活检资料,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以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力量多,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膜性肾病。

〔诊断〕

临床表现

  1. 全身浮肿:严重时可伴胸腹水及心包积液。水肿可持续数周、数月以至整个病程,常于感染后浮肿复发或加重,甚至出现尿毒症。
  2. 消化道症状:因胃肠道水肿而常有纳差、呕恶等,有氮质血症时,上述症状加重。
  3. 高血压:并非本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但有水钠潴留、血容量过高时,而压升高多难避免。

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大量蛋白尿,每日大于3.5克,并可有透明管型或颗粒管型。
  2. 低蛋白血症:主要是血浆蛋白下降,其程度与蛋白尿程度明显相关,一般小于3克/100毫升。
  3. 高脂血症:严重者皮肤可出现黄色瘤。
  4. 蛋白电泳:α2或(和)β-球蛋白可明显增高,γ-球蛋白多较低(红斑狼疮、淀粉样变者反见增高)。
  5. 其他:血沉多显著增快。选择性测定尿FDP、尿C3及肾穿活检可帮助临床病理分型。

【辨證分析】

  1. 脾肾阳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肢体浮肿,下半身尤甚,腰酸腿软,乏力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温肾实脾利水。真武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熟附块6~10克,仙茅9克,仙灵脾9克,茯苓5克,熟地15克,山萸10克,丹皮10克,山药10克,泽泻10克,肉桂4克。兼肺气郁闭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兼湿郁化热者,加黄柏、石韦、白花蛇舌草;兼气机不畅者,加大腹皮、苏叶、蝉蜕;兼瘀血内阻者,加益母草、丹参、水蛙。
  2. 脾肾气虚︰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神疲乏力,纳差腹满,腰膝酸困,反复出现颜面及四肢浮肿,压之凹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软。益气健脾,利水消肿。防己黄耆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1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山药15g,扁豆10克,莲子10克,苡仁15克,砂仁6克,桔梗6克,甘草6克,防己12克:黄耆20克。胃中不和加法夏、陈皮;心悸气上冲胸、小便不利加桂枝、茯苓。
  3. 阴虚湿热︰肢体浮肿,面红,怕热,汗出,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小便短涩,大便结。舌质淡、苔薄黄腻,脉弦滑。滋阴清热利湿。大补阴丸合猪苓汤加减。熟地12克,盐炒知母15克,黄柏6克,制龟板10克,猪脊髓10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泽泻6克,阿胶12克,滑石12克。
  4. 瘀水交阻︰面色黧黑,唇舌、肌肤有瘀点,尿少,浮肿,纳呆。舌质紫暗,脉细涩。活血化瘀利水。丹参饮合泽兰防己汤加减。丹参15克,檀香10克,砂仁6克,泽兰6克,防己12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柏子仁10克,红花6克,益母草10克。加减法:水肿甚合五皮饮;瘀血重加三棱、莪术;血尿不止加蒲黄炭、琥珀、三七等。
  5. 肝肾阴虚︰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腰膝酸痛,潮热盗汗,口干。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而干,脉细数。滋阴降火,清热利水。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知母15克,黄柏6克,生地黄15克,旱莲草15克,山茱萸15克,淮山药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血清白蛋白较低时,可酌情选加血肉有情注品,如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巴戟天10克,杜仲10克,益智仁12克,菟丝子10克,阿胶10克,龟胶10克;阴虚热毒者,加金银花、板蓝根;挟痰者,加丹参、桃仁。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