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獨角蓮 (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塊莖。生產於河南、甘肅、湖北等地。秋季採挖,除去殘莖,鬚根及外皮;用硫黃熏1~2次,曬乾。或用白礬、生薑製後切片。
白附子,最早記載于《別錄》。但據考證歷代本草所載者為毛茛科植物黃花烏頭 (Aconitum coreanum (Levl) Raip) 的塊根,稱關白附。至於天南星科的獨角蓮(禹白附),何時收載入藥的尚待進一步考證。兩種白附子均能祛風痰解痙,但禹白附毒性較小,又能解毒散結。現已作為白附子的正品廣泛應用;而關白附毒性大,功效偏於散寒濕止痛,現已較少應用。
辛、甘,溫。有毒。歸胃、肝經。
祛風痰,燥濕痰,止痙,止痛,解毒散結。
煎服,3~5克,研末服0.5~1克。外用適量。
本品辛溫燥烈,陰虛血虛動風或熱動肝風,以及孕婦,均不宜用。生品一般不內服。
本品主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肌醇、粘液質、皂甙等。
具有降血清膽固醇,止咳祛痰,抗結核及抗癌等作用。具心毒性,其關附庚素可致心律失常,生品成人中毒量為15~45g/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