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虻蟲
別名蝱蟲、牛虻、牛蚊子、蜚虻
科屬虻科
【品種來源】

本品為虻科昆蟲複帶虻 (Tabanus bivittatus Mats.) 或其他同屬昆蟲的雌性全蟲。出自《本草經集注》。《別錄》:「虻蟲,生江夏川谷。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藥材產廣西、四川、浙江、江蘇、湖南、湖北、山西、河南、遼寧等地。6~8月間捕捉。用蠅拍輕輕拍取,用線穿起,曬乾或陰乾。以個大、乾燥、完整者為佳。

【性味歸經】

苦,涼,有毒。

  • 《本經》:「味苦,微寒。」
  • 《別錄》:「有毒。」
  • 《醫林纂要》:「 辛苦鹹,寒。」
入肝經。
  • 《綱目》:「肝經血分。」
  • 《要藥分劑》:「入肝經。」

【功效】

逐瘀,破積,通經。

【主治】

治癥瘕,積聚,少腹蓄血,血滯經閉,扑損瘀血。

  1. 水蛭,一潛一飛,皆吸血之物,逐惡血,散結,治血結上下俱病者,功傚尤彰。兩藥之破血逐瘀力量大于三稜莪蒁,常治療瘀血閉經,癥瘕積聚,折傷墜扑,蓄血疼痛。
  2. 桃仁,有協同作用,可化瘀血通經閉,去瘀生新,治療婦女各種瘀血痛證兼有大便不通,月經不調屬於血瘀實證者,均可治療。
  3. 配丹皮,清熱涼血,破血逐瘀,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兼有發熱者。
  4. 當歸,一溫一寒,一補一瀉,相得益彰,治療月經不調,瘀血經閉,腹部包塊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錢;研末:1~2分;或入丸、散。

【注意禁忌】

孕婦忌服。

  • 《藥性論》:「惡麻黃。」
  • 《品彙精要》:「妊娠不可服,服之墮胎。」
  • 《本草經疏》:「傷寒發黃,脈沉急,少腹鞕,如小便不利者為無血證,非蓄血也,不宜用;瘀血未審的者不宜用;女子月水不通,由於脾胃薄弱 ,肝血桔竭,而非血結閉塞者不宜用;孕婦腹中有癥瘕積聚,不宜用。凡病氣血虛甚,形質瘦損者忌之。」

【炮製儲藏】

  1. 淨製:揀去雜質,篩去泥屑,除去足翅(《藥典63》)。
  2. 炮炙:
    1. 炒製:取淨虻蟲置鍋內,用文火加熱,微炒,取出放涼(《規範》)。
    2. 米製:取淨虻蟲與米置鍋內,用文火加熱,拌炒至米呈深黃色為度。取出,去米,放涼。每虻蟲100kg,用米20kg(《規範》)。
    3. 酒製:取虻蟲,用酒洗淨,焙乾(《四川》)。

【現代藥理】

含有蛋白質、氨基酸、膽固醇及鈣、鎂、磷、鐵、銅等24種無機元素。

雙斑黃虻水煎劑能顯著延長大鼠出血時間、明顯減少血漿中纖維蛋白元含量,對血小板聚集有顯著抑制作用;可提高小鼠缺氧的耐受力,擴張兔耳血管而加強血管流量,還可加強離體蛙心收縮力,對腦下垂體後葉素所致的心肌急性缺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