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舌強
【概念】

舌體強硬,活動不靈,談吐不利者謂之舌強。

本症在《內經》原名為「舌本強」。如《素問.至真要大論》:「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民病…舌本強」。後世簡稱「舌強」,或名「舌澀」、「舌謇」等。

舌強與「舌卷」,都有活動欠靈活的共同點,但舌強是舌體強直而硬,舌卷是舌體卷縮不靈,病因相似,表現不同。

【辨證分析】

  1. 風痰阻遏︰此證常見於中風患者。由於風痰所阻之部位不一,而症狀輕重亦不相同。中於經絡者,僅見口眼喎斜或半身不遂,神志清楚,舌強言語不利,伸出費力或歪向一側,脈多浮弦、緊、滑等。中於臟腑者,多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鳴如曳鋸,牙關累閉,撬開後舌亦強硬難出,吞咽不能,面赤氣粗,脈弦緊。古代所說之外風直中者極少見,實際絕大多數是由裡熱生風,挾痰氣上逆,閉阻陘絡,干擾神明而成。故以內風為特點,中絡者由於邪入較淺,故症狀僅在局部:口眼喎斜,舌強言語不暢,拿身狀況略似常態,治療宜祛風化痰活絡,用牽正散或轉舌膏。中經者由於大經受阻,氣血不暢,故常一側肢體不遂,舌強難言,吐字含混不清,飲食可有咳嗆現象,但神志清楚,所謂"外無六經表證,內無便尿阻隔',治宜養血散風,可選用大秦艽湯,或平肝熄風,選用羚羊鉤藤湯。中臟腑者由正氣失守,邪踞要位,神明失主,故現昏迷、喉中痰鳴,牙關緊閉,若撬開其口,則見舌多強硬回縮,必要時可以箝挾出以免窒息。先宜開竅豁痰,選用蘇合丸、滌痰湯,待險期一過,可用資壽解語湯,補陽還五湯等。
  2. 熱入心包︰常由溫病熱邪不解,內陷心包,證見壯熱、神昏、譫語、舌強質絳、顴赤、白睛赤等,脈多洪大滑數。溫為陽邢,傳變甚速,逆傳心包者病起高熱,迅即神昏,舌強口噤,舌質紅絳,此為包絡受邢,亟宜清心開竅,可選用安宮牛黃丸。若熱病不退,腸胃結熱,熱結便閉,裡熱無去路,上逼心包者,舌苔多老黃,舌乾而少津,質紅絳,宜釜底抽薪,予牛黃承氣湯等。溫病久羈,潮熱不退,陰液漸竭,肝風內動,症見痙厥、神昏、煩躁,舌強似短者,只可增液育陰熄風,用三甲復脈湯等。

【文獻別錄】

  1. 《四診抉微.望診》:「舌紅而硬強失音者,死候也。」
  2. 《張氏醫通.中風門》:「肥人舌根強硬,作濕痰治,瘦人舌根強硬,作心火治」「如脾土不足,痰涎壅盛而蹇澀者,是痰火壅塞上竅,氣虛不能上營,則舌機不轉,宜六君子加星、香、菖、遠、枳實、竹茹。若口眼喎斜不能言,遇風寒則四肢拘急,脈浮而緊,此手足陽明經虛風所乘,秦艽升麻湯。」
  3. .鷘痰堵塞,舌本強硬,語言不正,正舌散加薄荷。」
  4. "脾緩舌強不能言,半身不遂,解語湯"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