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腰脊痛
別名腰痛、折腰、折脊
【概念】

腰,上連背膂,下接尻尾,中為脊柱,其兩側平臍部位即是腰部,為一身持以轉動開合之樞紐。

若某種原因引起腰脊部疼痛,稱為腰脊痛。因腰脊相鄰,其疼痛部位或以正中脊部為重,或在脊柱兩側腰部為甚,故一般稱腰脊痛,或統稱為腰痛。所以《內經》有時稱為「腰脊痛」(《脈解篇》),有時又稱為「腰痛」(《刺腰痛論》)。

因腰痛牽掣相鄰部位而發生的疼痛,臨床常見的有:若腰痛掣及背膂則稱為腰背痛;若掣及尻尾則稱為腰尻痛,或腰骶痛;若掣及下肢則稱為腰腿痛。

在《內經》一書中,根據腰脊痛的疼痛部位,以腰痛為甚的稱為「折腰」,以脊痛為主要症狀者稱為「折脊」,而腰與脊疼痛均此較嚴重者則稱「脊痛腰似折」。又根據腰痛的症狀表現,分為「腰痛不可俯仰」、「腰痛不可以轉搖」,「腰痛,不可以顧」、「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腰脊強」等等。根據腰痛所牽掣的部位,又可分為「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踹如裂」、「頭項痛,腰脊強」、「腰痛,引項脊尻背」,「腰痛,痛引脊內廉」、「腰痛,痛引肩」、「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儿儿然」、「腰痛引少腹」,「腰背痛而脛痠」等等。

自《內經》以後,後世醫家如《諸病源候論》等多將腰痛按病程分為「卒腰痛」(急性腰痛)和「久腰痛」(慢性腰痛)。又《三因方》則按腰痛病因分為外感腰痛,內傷腰痛以及因跌仆內扭所致的腰痛。

臨床上許多疾病都伴有腰痛症狀,涉及的範圍比較廣泛,例如破傷風病的腰脊強痛,淋證腰痛,婦女經行腰痛,產後腰痛,因筋骨損傷所致的腰痛,如《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所造成的腰痛等等,這些都應當在相應的疾病中加以討論,本條所述是以腰痛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而又沒有明顯器質性病變的腰痛。

【現代研究】

內、外、骨、婦各科疾病均可出現腰痛。一般可分為四類:第一類為脊柱疾患,如類風濕性脊柱炎,結核性或化膿性脊柱炎等;第二類為脊柱旁軟組織疾病,如腰肌勞損,纖維組織炎等;第三類為脊神經根受刺激所致腰背痛,如脊髓壓迫症,急性脊髓炎等。第四類為內臟疾病,如腎臟病,以及胰腺炎、膽系疾病,附件炎等。

西醫所謂之腰痛主要指骨傷科疾病。診斷除根據患者主訴、病史、體格檢查外,還使用現代科技手段為腰痛的臨床確診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同時亦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如脊神經根受壓迫性腰痛可用磁共振成像(MRI)確診。熟悉西醫所謂的腰痛,走中西醫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道路,對掌握中醫治療的適應證,排除非適應證,提高中醫藥治療腰痛疾病的水平是很有幫助的。

劇烈的腰痛如腎結石絞痛,會導致疼痛性休克。

腎虛腰痛大致相當於西醫學腰椎骨質增生症、腰椎間盤突出症和骨質疏鬆症等病,發病人群多集中於中老年人。西醫常用口服鎮痛劑、補鈣劑、激素以及體位牽引、手術療法等。原文中提及的風邪致腰痛牽引腿足掣痛與西醫學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症狀相仿,因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以後,在外力作用下,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血管或脊髓等引起腰痛,疼痛可牽及腿部。西醫對此類腰痛大多採用紅外線、微波加牽引等物理療法,局部使用封閉藥,口服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及手術療法等。瘀血腰痛多見於腰部軟組織損傷疾病如急性腰肌筋膜扭傷、急性腰部韌帶損傷等。常因腰部用力勞動姿勢不當,跌倒等原因發病。治療多以口服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痙止痛藥,以及局部封閉、理療等療法。

濕熱腰痛和濕痰腰痛從西醫學的角度來看,大抵是由炎症引起。濕熱腰痛相當於腰椎化膿性脊髓炎、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女性的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引起的腰痛,濕痰腰痛相當於腰椎結核,風濕或類風濕的脊柱性腰痛等,治療上多以消炎、抗癆及對症處理。

【辨證分析】

  1. 太陽風寒︰病人素無腰痛,因外感風寒,發病急驟,腰脊強痛而有拘急感,並伴有頭痛、項強、肩背痛,甚或尻、膕、踹部、周身關節均痛。發熱、惡寒、無汗或有汗,舌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表證之腰痛,由於感受風寒之邪,寒邪外束肌表,侵襲足太陽膀胱經脈及督脈所致。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入絡腦、出項下、挾脊、抵腰中、循膂、入膕中、貫踹內,風寒之邪侵入太陽陘脈,輕者腰脊強痛,項背強儿儿;重者項如拔、脊痛、腰似折、膕如結、踹如裂,即項背腰尻膕腨皆痛。督脈起於尻尾之端、貫脊上項入風府,總督一身之陽。太陽為三陽之表,諸陽之會,且與督脈相交連。故風寒侵襲,首犯太陽、督脈,表現為「頭項痛,腰脊強」。《傷寒論》所謂太陽病,除頭痛、項強、腰痛、骨節疼痛、身體疼痛之外,必兼有發熱、惡寒、脈浮緊諸證表現,治當辛溫解表,可用麻黃湯九味羌活湯等方加減。若治療不當,肌表風寒之邪末去,經久可轉為風寒腰脊痹痛。
  2. 風寒濕痹︰腰痛,且多伴有尻尾及下肢疼痛,疼痛時輕時重,得暖則舒,遇寒冷或陰雨天氣以及秋冬季節則加重,起病或急或緩,一般腰部轉側活動功能正常,或稍受限制。疼痛性質多為鈍痛或隱痛,且常伴有僵硬「發板」的感覺。若因感受寒邪較甚,則疼痛部位多固定不移,疼痛程度也較重,甚至不能俯仰轉動,脈沉而有力;若因濕邪較重,其疼痛多不甚,有沉重痠楚感覺,遇陰雨冷濕天氣則加重,其脈緩;若因感受風邪,疼痛部位游走不定,其疼痛也時輕時重。風寒濕痹痛經久不癒,往往伴有腰骶或下肢麻木,甚至下肢肌肉萎縮。風寒濕痹腰痛因風寒濕邪客襲腰部,久滯太陽經脈,致使經脈氣血滯澀不通,而發為痹痛。若感受風邪為主,則疼痛較輕,疼痛部位游走不定,可服羌活湯。然風邪常與寒邪、濕邪相伴隨,故臨床常見風寒痹痛或風濕痹痛。若感受寒邪為主,則腰痛症狀亦重,且疼痛部位固定不移,遇暖可暫時減輕,遇寒冷則加劇,其脈沉弦或緊,治宜溫經散寒,可用薑附湯加減。若感受濕邪為主,則腰痛沉重痠楚,其脈沉緩,即《金匱要略》所謂「腎著」證,詳見腰冷重條。風寒濕痹腰痛久病兼虛,氣血不足,則需益腎、雙補氣血,扶正祛邪,可用獨活寄生湯
  3. 勞損腎虛︰腰痛綿綿不休,休息後可暫時輕減,稍遇勞累則疼痛加重,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短氣、身重、頭暈、耳鳴、脫髮、牙齒鬆動、膝軟、足跟痛、夢遺、滑精、陽萎,或婦人月經不調等症狀。腎陽虛者則畏冷,肢涼、喜暖、舌質淡白或胖嫩、脈沉細。腎陰虛者,則有低熱、五心煩熱、面部烘熱、盜汗、尿赤、口乾、舌紅、脈細數等症狀。腰為腎之外候,諸經皆貫於腎而絡於腰,腎氣一虛,腰必疼痛。《素問.脈要精微論》所謂「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即指腎虛腰痛而言。腎虛亦即腎之精氣不足,緣腎之精氣不足的原因,或困年老腎氣衰減(《素問.上古天真論》云「腎藏衰,形體皆極」)乃是人體生理機能衰退的正常現象,故老年人常因腎氣不足而腰痛。若非因年齡的增大過早表現出腎氣不足而導致腰痛,則多因勞損所造成。所謂勞損腎虛腰痛,一是指身體長期體力負擔過重,或較長時間勉強從事力所不能及的勞動,尤其是從事腰部長時間固定於同一姿勢(如久坐、久立、彎腰)的勞動,而損傷腎氣,造成腎虛腰痛。然而,更多的情況是指因為起居失節,房勞過度所致的勞損腎虛腰痛。《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謂「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真即真氣,亦即腎氣),張景岳所說的「欲不可以縱,縱則精竭」,均指房勞損傷腎之精氣,腰痛是其主要表現。腎氣又有腎陰、腎陽之分。腎陽虛腰痛,則必表現為寒象(畏寒、肢涼、喜暖、便溏甚或五更泄瀉,小便清長或頻數、舌淡白、脈沉細),即所謂陽虛則寒。這種寒證並非寒邪有餘,而是因為腎陽不足所造成的,故當溫補腎陽。若腎陰虛腰痛,則必表現有虛熱徵象(低熱、五心煩熱、盜汗、尿赤、口乾、舌紅、脈細數),即所謂陰虛則熱,這種熱證亦非陽熱有餘,乃腎陰不足所致,治常滋補腎陰。腎氣不足或老人腎氣虛損腰痛,可用斑龍丸。腎陽虛腰痛,《金匱要略》所謂「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圓主之」,也可用右歸丸。腎陰虛腰痛可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
  4. 閃挫瘀血︰起病突然,有明顯外傷史,疼痛劇烈。根據閃挫部位,或脊痛,或腰痛,或腰腿疼痛,影響腰部活動,不能俯仰轉側,勤則痛甚。若因閃扭所傷,外無腫跡可察,若因挫傷,則局部可有瘀血腫痛。因閃挫而致,起病突然而有明顯的外傷史。若因閃扭所致者,則稱為閃腰腰痛,如《素問.刺腰痛論》所謂:「舉重傷腰,…惡血歸之」。腰部無明顯腫脹,但當體位變動或深呼吸、咳嗽、噴嚏時而感到劇烈刺痛,是因閃扭後經脈氣滯不通所致,治療應以行氣止痛為主,可用立效散。若因跌扑或鈍器打擊所致的挫傷腰痛,受損傷部位常常有不同程度的瘀血腫脹,或膚色青紫,局部壓痛明顯,功能活動障礙,治療當以活血化瘀止痛為主,方用桃紅四物加減,亦可用趁痛散。
腰痛一症,新病多實證,久病多虛證。因感受風寒濕邪或因損傷所致腰痛,經久末癒多兼腎虛;反之,若腎氣不足也易感受風寒濕邪,或易受閃扭損傷。腰痛「悠悠戚戚,屢發不已,」是腎虛腰痛的主要表現。《景岳全書》說:「腰痛之虛證十居八九」,「其有實邪而為腰痛者,亦不過十中之二三耳。」腰痛以腎陽虛損者居多。陽氣一虛則風寒濕邪乘虛客於經脈,氣血必為之阻帶故久病腰痛也常兼氣血瘀滯,所以溫補腎陽、行氣活血為治療腰痛一症之大法。《沈氏尊生書》云:「諸般腰痛,其源皆屬腎虛,若有外邪,須除其邪,如無,一於補腎而已。」

【文獻別錄】

  1. 《景岳全書.腰痛》載:「丹溪云諸腰痛…不可峻用寒涼,得寒則閉遏而痛甚,此言皆未當也。…余嘗治一董翁者,年逾六旬,資稟素壯,因好飲火酒,以致濕熱聚於太陽,忽病腰痛不可忍,至求自盡,其甚可知。余為診之,則六脈洪滑之甚,且小水不通而膀胱脹急。遂以大分清飲倍加黃柏龍膽草,一劑而小水頓通,小水通而腰痛如失。若用丹溪之言,鮮不誤矣。」
  2. 《沈氏尊生書》列有補腎湯「加減之法,如有風加製草烏、天麻;如有寒倍杜仲,加桂枝、炮附子;如有濕加蒼朮、白朮、桃仁;如有熱去羌活,加破故紙、黑豆;如有痰減知柏一半,加製南星、製半夏、茯苓;如有食倍故紙,加神麯、麥芽、枳實;如有氣減知、柏一半,加白蔻仁、白檀香、烏藥、青皮;如有瘀血去知、柏,倍元胡,歸身換歸尾,加肉桂、柴胡、桃仁,甚者加五靈脂;如跌仆內挫,去知,柏,倍元胡、歸身,加羌活、獨活、乳香、沒藥、桃仁,或加肉桂、赤芍。」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