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胎位不正
【概念】

胎位不正,是指妊娠後期,胎兒在母腹內位置不正常而言。亦稱胎位異常。常見的有臀位、橫位和後位。古稱「倒產」、「橫產」、「偏產」。

胎位不正是引起難產原因之一,故在懷孕六、七個月以後,如發現有胎位異常情況,應設法及時糾正,以免分娩時發生難產。

【辨證分析】

  1. 氣滯︰妊娠後期,胎位異常。形體多黃瘦,面部隱隱帶青,或胸悶,上腹部脹滿不舒,或一側脹滿較劇,甚至胸腹脹滿,呼吸急促,舌苔薄白,脈細滑或兼弦。多由氣機鬱滯,胎兒轉位受阻而引起;可見形體黃瘦,面部隱隱發青,上腹部脹滿不舒,胸悶等;治宜理氣行滯,養血轉胎,方用保產無憂方。
  2. 脾濕︰妊娠後期,胎位異常。身體較胖,但肌肉不結實,身重力弱,不耐繁勞,或脘悶納少,或食慾不振,或見浮腫,舌質胖淡,脈滑而兼濡。則多緣脾虛濕停,影響胎兒轉位所致。則見形體肥胖,身重力弱或兼見浮腫,四肢困倦等。治宜扶脾利濕,養血補腎轉胎,方用加味當歸芍藥散。
  3. 氣血兩虛︰妊娠後期,胎位異常。肌肉消瘦,或體胖而不結實,少氣乏力,易感疲勞,面色蒼白,唇舌淡白,脈細滑而弱。係因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無力轉位所致。其辨證要點是以形體消瘦,唇舌淡白,少氣乏力,不耐勞累為主要表現。治宜益氣養血轉胎,方用八珍湯加川斷、枳殼,或用轉胎湯亦可。
胎位不正,根據臨床辨證是以氣滯、脾濕居多,但有相當一部分病人,除胎位不正的主症外,其它症狀并不明顯,很難判斷是氣滯還是脾濕所致。臨床體會盡管無證可辨,其治療仍可選用保產無憂方或加味當歸芍藥散,常能收到滿意效果。蓋兩方都具有理氣、祛濕、養血的功能,但前方偏重理氣,後方看重調血。因此可作為氣滯胎位不正,脾濕胎位不正的通治方。

【文獻別錄】

  1. 《傅青主女科.產前後方症宜忌》:「橫產者,兒居母腹,頭上足下,產時則頭向下,產母若用力逼之,胎轉至半而橫,當令產母安然仰臥,令其自順。…當歸、紫蘇各三錢,長流水煎服即下。」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