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癥瘕
別名石瘕、腸覃
【概念】

癥瘕是女性盆腔內生殖系統發生腫塊的一種疾患。由於其生長部位不同,名稱亦有所不同,古人對腫塊生於胞宮者稱為「石瘕」,生於胞脈者稱為「腸覃」。前者多發生於30歲以上的婦女,後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20-50歲者較多。

【辨證分析】

  1. 血瘀︰胞宮逐漸增大,發硬,一般無觸痛。經血量多,有血塊,經期延長或淋漓不斷(如腫塊生在胞宮外面,多無明顯症狀),周期不準。白帶增多,有時為血性或膿樣,有臭味。患者不易受孕,即或受孕亦易流產。舌質正常或暗紅,脈弦細。多由肝脾不和,衝任失調,氣血凝聚於胞宮或胞門而形成。其臨床特點是:腫塊堅硬,固定不移,月經過多,有血塊,經期延長或經行淋漓不斷,周期不準,白帶增多,有不孕史或流產史。如病程中,反復多量出血,可出現氣血兩虛見症。治宜活血化瘀為主,佐以理氣軟堅,方用桂枝茯苓丸加莪朮、炙山甲或酒大黃、蟅蟲。亦可用石瘕湯。在月經期出血量多時,可先服用丹七飲,待出血停止,血虛症狀糾正後,再用化瘀消癥之劑。
  2. 痰飲︰腹部腫塊,多以下腹部一側向上增大,呈球形,可移動,無觸痛。腫塊大小不一,最大者個別可達足月孕大小;小者僅在婦科檢查時才能發現。月經大多正常。脈象及舌質變化不明顯。本症的成因及症候與血瘀癥瘕不同。腫塊係由肝脾失調,衝任氣鬱不和,以致痰濕聚結於胞脈而引起。其腫塊初起如雞蛋,僅在婦科檢查時可發現,以後則逐漸增大如懷孕之狀。腫塊按之較軟,能移動。由於腫塊所在部位在"胞脈",不是在胞宮內或胞門,所以月經無變化。治宜溫化痰濕,用桂枝茯苓丸加王不留行、生苡仁。亦可用腸覃飲。

【文獻別錄】

  1. 《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癥瘕積痞痎癖疝諸證》:「凡治諸癥積,宜先審身形之壯弱、病勢之緩急而治之。如人虛,則氣血衰弱,不任攻伐,病勢雖盛,當先扶正,而後治其病;若形證俱實,宜先攻其病也。經云:"大積大聚,衰其大半而止,蓋恐過於攻伐,傷其氣血也。」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