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指甲變形
【概念】

指甲變形,是指指甲或趾甲在形狀、硬度、厚薄、顏色等方面發生的變化而言。

本症在古典醫籍中有多種名稱。如《黃帝內經》中的「爪枯」;《諸病源候論》中的「甲疽」;《外科證治全書》中的「鵝爪」、「倒甲」、「油灰指甲」,以及後世醫家所稱的「反甲」、「甲剝離」、「油炸甲」、「鉤甲」、「球拍甲」、「匙形甲」等,均屬本症範疇。

【辨證分析】

  1. 指甲枯厚︰初起指(趾)甲遠端或側緣、少數從甲根處有發癢感覺,日久表面高低不平,甲板下發生污黃色斑,逐漸增厚或蛀空而殘缺不全。以甲緣處增厚尤甚,失去原有光澤而呈灰白色,甲質變脆,呈粉狀脫落或缺損。發展緩慢,多數人伴有足丫濕氣,常無全身症狀。多由於久居濕地,水漿浸漬或濕毒外浸,鬱於肌膚而成。濕性重濁滯膩,纏綿不解,故發病緩慢,治癒亦難,並多伴有足丫濕知其指(趾)甲損害,多由遠端甲緣或側緣開始,逐漸失去光澤,前緣增厚,逐漸向後蔓延。因受濕邪阻遏,使氣血不榮,故甲板變脆,或有黃垢,呈褐色或灰白色混濁,表面凸凹不平,漸成粉狀脫落或缺損。治宜除濕祛風,方選醋泡方泡洗,一般不需內治。
  2. 指甲剝離︰多發於手指甲,初起從指甲游離緣處發白變生,向甲根部逐漸蔓延,呈灰白色,並較正常指甲變軟,缺乏光澤,單發或多發於手指,少發於足趾,常無全身症狀。本證多由失血過多、營血虧損或素稟肝血不足,使肝經血燥,以致不能榮潤爪甲。特點是指甲從游離緣處與甲床分離,無癢痛感。初起多為指甲變薄或變軟,逐漸灰白發空,缺乏光澤,與指甲枯厚較易相混。不過後者主要是指甲變厚,後期雖可變空,但仔細觀察,亦不難鑒別。治當滋養肝血、榮潤爪甲。方選加味逍遙丸。
  3. 指甲鉤狀︰甲板逐漸增厚呈山尖狀,可達蠶豆樣大小,表面粗糙呈黑色,黑灰色或黑綠色,隨甲板增長,向前或向旁邊彎曲呈鉤狀,甚則形加鷹爪,甲板不透明,失去光澤,多有外傷誘因,少有全身症狀。多發生於外傷之後,或由先天稟賦,使瘀血阻滯絡脈,不能榮養於甲,爪甲得不到濡煦,故漸呈鉤狀。但其甲板增厚多從中心向上,呈山尖狀,可厚達一公分左右,尖端呈鷹爪狀向前鉤曲,表面呈黑色,青黑色或灰黑色,很少脆裂或粉狀。治宜活血化瘀為主。方選復元活血湯
  4. 指甲勾形︰多發於手指甲,少數發於趾甲,甲板變薄發軟,周邊卷起,中央凹下,甚則如匙狀,常伴有心悸氣短,頭暈失眠,動則汗出,面色㿠白等,舌質淡白,脈象細弱。則多發於大病之後、身體羸弱或脾胃素虛,偏嗜五味。飢饉交迫之人,使爪甲失養,故甲板變薄發軟,四邊翹起,中央凹下,呈匙狀,多伴有心悸氣短、頭暈失眠、動則汗出、面色㿠白等症狀。治宜補益氣血、榮潤爪甲,方選十全大補丸
  5. 指甲扁平︰甲板逐漸變為扁平狀,有交叉線划成的紋理,如網球拍狀,頂端寬而扁,甲溝腫脹,遠端指節異常變短,舌脈如常。多發生於嬰幼兒,多有吸吮或咬嚼拇指的不良習慣,致使氣血不能循行暢達,以致甲板失養,而呈扁平狀,遠端指節變短。故本證最多見於拇指,食指亦有發生者。若改變其不良習慣,加強飲食調養,自可使氣血暢達而逐漸痊癒。

【文獻別錄】

  1. 《素問.五臟生成論》:「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2. 《諸病源侯論.手足逆臚候》:「手足爪甲際皮剝起,謂之逆臚。風邪人於腠理,血氣不和故也。」
  3. 《諸病源候論.甲疽候》:「甲疽之狀,瘡皮厚甲錯剝起是也。其瘡亦癢痛,常欲抓瘙之汁出,其初皆是風邪折於血氣所生,而裡亦有蟲。」
  4. 《諸病源候論.代指候》:「代指者,其指先腫,焮焮熱痛,其色不黯,然後方緣爪甲邊結膿極者,爪甲脫也,亦名代甲,亦名糟指,亦名土竈。夫爪甲,筋之餘也。由筋骨熱盛,氣澀不通,故腫結生膿而爪甲脫。」
  5. 《外科證治全書.卷三》:「倒甲,爪甲忽然倒生肉內,刺痛如錐,食葵葉即癒。」
  6. 《外科證治全書.卷三》:「鵝爪風,即油灰指甲,用白鳳仙花搗塗指甲上,日日易之,待鳳仙過時,灰甲即好。」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