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眼生痰核
別名睥生痰核、痰核、胞生痰核
【概念】

眼生痰核,是指生於胞瞼皮裡肉外的核狀硬結而言,進展緩慢而易於復發。因其發於上胞較多,下瞼較少,故又稱為「睥生痰核」。

本症首見於《原機啟微》稱為「血氣不分,混而遂結之病」。《證治準繩》、《審視瑤函》、《張氏醫通》、《醫宗金鑒》均稱為「睥生痰核」。《銀海指南》、《目經大成》稱為「痰核」《眼科菁華錄》稱「胞生痰核」,此外尚有「眼瘤」、「胞瞼腫核」、「目疣」等不同名稱。

【辨證分析】

  1. 痰濕混結︰生於胞瞼皮裡肉外,有核隆起,細如米粒或黃豆,甚則大如蠶豆,不痛不癢,表面皮膚不紅,皮核不相切,推之移動,觸之較硬。翻轉胞瞼可見瞼內有紫紅色或灰紅色隆起,腫核大者有脹墜及輕度異物感,無明顯全身症狀。多因過食辛辣肥甘,脾胃功能受損,運化失常,津液停積,聚而為痰,痰濕阻滯經絡,結於胞瞼,漸成腫核。痰核阻塞經絡,氣血運行受阻,氣血瘀滯則胞瞼內出現紫紅色腫核隆起。《原機啟微》說:"血為榮,氣為衛,榮行脈中,衛生脈外,此血氣分而不混,行而不阻…不欲相混,混則為阻,阻則成結,結則無所去還,故隱起於皮膚之中,遂為疣病"。治以化痰軟堅,方選化堅二陳湯
  2. 痰火鬱結︰症見胞瞼腫核痛癢,表面皮膚發紅,甚者口乾咽燥,舌紅,脈數。其發病之因,痰濕混結,鬱久化火,痰火相搏,痰濕混結兼風毒之邪外襲所致。辨證要點是胞瞼痰核作痛作癢,表面皮膚色紅。《審視瑤函》說:"火重於痰者,其色紅紫,乃痰因火滯而結"。又說:"此陽明積熱,平昔飲酒過多,而好食辛辣炙煿之味所致也"。治宜清熱散結,方選清胃湯。
本症係痰濕阻滯經絡,結於胞瞼,漸成腫核,早期服藥可消,年深月久,服藥無效時,可借助手術治療。

【文獻別錄】

  1. 《醫宗金鑒.眼科心法要訣》:「睥生痰核之證,因痰火結聚而成,生於胞外皮內核形如豆,堅硬不疼,宜用防風散結湯,化痰散認。若久而不治,漸長為癭,破則為漏,為難治矣。」
  2. 《張皆春眼科證治.肉輪疾患》:「本病又稱目疣…多由脾濕胃熱,濕熱相結,聚而生痰,濕痰阻滯經絡,結於胞瞼而成。」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