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結節性多動脈炎
【概念】

中醫根據本病臨床特徵,多歸屬於「溫毒」、「瘀證」、「痹證」範疇。其病因病機為熱毒內侵血脈,脈絡痹阻,氣血鬱滯;或邪熱耗傷氣陰,可致氣陰兩虛;或氣滯痰生,可致痰瘀痹阻。久之,正氣大傷,五臟受累,可致多種變證的發生。

【現代研究】

結節性多動脈炎又稱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簡稱多動脈炎、全動脈炎、多發性脈管炎、壞死性動脈炎,是一種與免疫複合物沉著有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徵為小和中等大小的肌性動脈發生壞死性血管炎、動脈三層均有炎症,並有多發性動脈瘤、血栓、梗死、類纖維蛋白壞死。臨床常叉發熱、日細胞增多、關節炎、肌肉疼痛、腹痛、高血壓、神經系統病變以及肺、腦、腎等病變,同時或單純出現。現認為本病是廣泛性或播散性壞死性血管炎性疾病伴有几種綜合徵的重疊現象。本病多見於青中年人,男女之比約3:1。

本病的病因與注射血清、感染、藥物應用引起變態反應有關。藥物以磺胺類、甲基苯丙胺為主,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常見。半數患者有乙型肝炎抗原血症。本病的發病機理主要為過敏機制,即免疫複合物在血管壁沉積,它激活補體引起炎症,致活補體成分吸引多形核白細胞在吞噬沉積的免疫複合物同時釋放溶酶體酶損傷動脈壁。

〔診斷〕

本病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診斷困難。如出現發熱:寒戰、體重減輕、疲乏以及多系統損害,應疑及本病)伴有周圍神經病損及腎臟病變可作為臨床診斷。現皮膚症狀及體徵,即皮下結節,沿血管壁成批或線狀分佈;急性期有触痛及紅斑,結節多見於四肢,小腿好發等症,診斷基本可以確立。皮下結節和皮疹處,以及睾丸、腎臟等組織活檢是最重要的診斷方法。實驗室檢查可見紅細胞沉降率加快、白細胞和血小板增多、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腎功能異常、兔疫複合物陽性;心肺功能異常。

本病確診依據:主要症候至少2項加上組織所見。

【辨證分析】

  1. 熱毒熾盛︰多見於急性炎症期。發熱寒戰或但熱不寒,頭痛、胸痛,氣喘,咳嗽,口渴,食慾不振,神疲乏力,體重減輕,或伴腹痛,甚則嘔血、便血、小便不利、或四肢皮下出現小結節,有触痛及紅斑,或見肌肉關節疼痛,舌紫紅、苔黃、脈數或細數。清熱解毒,活血通絡。(1)氣分熱盛為主者,用銀翹白虎湯加減:生石膏30~50克,知母、黃芩各10克,銀花、連翹、公英、生地各15克,川連6克。初起有惡寒者,加荊芥、淡豆豉各10克;寒熱往來者,加柴胡、青蒿各10克;胸痛咳喘者,加杏仁、川貝各10克;腹痛加桃仁、紅花各10克;大便閉結加生大黃15克(後下);肌肉、關節疼痛加秦艽10克,丹參30克,製乳、沒各10克。神疲乏力者加生黃耆20克。(2)營血分熱盛為主者,用清瘟敗毒飲化裁:生石膏30~90克,水牛角30克,生地、玄參各15克,黃連、梔子、連翹、丹皮、赤芍、桔梗、黃芩、知母各10克,竹葉、甘草各6克。加減法:皮膚紅斑色紫者,加紫草、茅根各15克;心悸、胸悶、心律失常者,加炙甘草、薑黃各10克,丹參30克。
  2. 氣陰兩傷,心脈痹阻︰多見於疾病的緩解階段、心悸怔忡,心律失常,胸痛、胸悶、氣短,神疲乏力,口乾咽燥,皮損處有麻木刺痛感,舌黯、苔少,脈細澀。補氣養陰,活血通脈,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黨參(或太子參)、麥冬、生地、阿膠(烊)各15克,桂枝、當歸、麻仁、大棗、桃仁、紅花、薑黃各10克,生薑6克。發熱未退者,加銀花、連翹各10克;皮下結節或關節疼痛者加玄參、牡蠣、丹參、製乳、沒各15克。
  3. 脾腎陽虛,水濕氾濫︰多見於疾病的慢性階段。表現為面色㿠白,口不渴,大便稀,神疲乏力,腰痛,尿少,水腫,皮損處有發涼、麻木感,舌淡、苔白膩而潤,脈沉遲。實驗室檢查可見蛋白尿或血尿、氮質血症、貧血,血壓偏高。溫陽化氣,利濕行水,陽和湯加味:熟地15克,鹿角霜、肉桂、附子、炮薑、桂枝、黨參、白朮各10克,雞血藤,丹參各30克。血虛加當歸10竟;腹痛加白芍15克,甘草5克;氣虛加黃耆15克;水腫尿少者加茯苓、澤瀉各15克。皮下有結節者加玄參、象貝各10克。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