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用量】 荊芥 防風 柴胡 茯苓 桔梗 川芎 羌活 獨活 枳殼 甘草 生薑
【功效】 發汗解表、散風祛濕。 【主治】 外感風寒濕邪、惡寒發熱、頭痛項強、肢體痠痛、腮腫、無汗、鼻塞、咳嗽有痰、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方義】 本方適用於外感病初起之表寒證。方中荊芥、防風為君、取辛溫而收,散風解表之功,增發汗之力;羌活、獨活、川芎、生薑、發散風寒濕邪,又除頭痛身痛;柴胡、薄荷,升清透表,散肌表之熱;前胡、枳殼、桔梗下氣化痰,可治咳嗽胸悶;茯苓、甘草益氣健脾,以顧胃氣。 【辨證要點】 - 惡寒發熱。
- 鼻塞聲重。
- 肢體痠重。
【加減】 - 皮膚瘙癢:加苦參、牛蒡子、蒼朮、土茯苓。
- 胸膈痞悶:加厚朴、蘇梗。
- 風寒咳嗽:加杏仁、牛蒡子。
- 納呆胸悶:加藿香、炒麥芽。
- 銀翹敗毒散:本方去荊芥、防風、加銀花、連翹、主治癰瘡紅腫疼痛。
【現代應用】 本方促進體表血循環,抑制病毒,抗菌。用於感冒、流感、接觸性皮炎、麻疹、銀屑病、濕疹、皮膚搔癢症、風濕病、關節炎、支氣管炎、鼻炎、癰瘡腫毒。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