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用量】 黃連 吳茱萸
【功效】 清肝胃火,降逆止嘔。 【主治】 肝火犯胃證。脇肋脹疼,噯氣吞酸、嘈雜嘔吐、舌紅,脈弦數。 【方義】 本方之證,為肝火犯胃、胃失和降所致。本當直瀉肝火,但作者按五行相生相剋之理,採用”實則瀉其子”之法,即不瀉肝火而瀉心火,俾心火得瀉而保肺金,金旺則能制木以瀉肝,此為隔一固三之療法。方中重用黃連,大苦大寒,直瀉心胃之火,進而清瀉肝火使不犯胃。吳茱萸辛熱,下氣最速,善于降胃氣而止嘔,且能入肝經,辛散肝氣。少量吳茱萸與大量黃連(1:6)配伍;既舒肝和胃,又反佐黃連之苦寒,使涼而不遏。丹溪選此二藥組方,用治肝火犯胃嘔逆之證,甚為精當。 【辨證要點】 - 脘脅脹痛。
- 噯氣吞酸。
- 舌紅苔黃。
- 脈弦數。
【加減】 - 肝鬱明顯:加柴胡、香附、枳殼。
- 腹痛較甚:合芍藥甘草湯。
- 濕熱痢疾:加木香。
【注意禁忌】 本方藥偏苦寒,虛寒性嘔吐忌用。 【現代應用】 急慢性胃炎、腸炎、肝炎、胃酸過多。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