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方名清燥救肺湯
來源醫門法律
【製法用量】

霜桑葉9克(三錢)
石膏煅8克(二錢五分)
甘草3克(一錢)
人參3克(七分)
胡麻仁炒3克(一錢)
真阿膠3克(八分)
麥門冬去心4克(一錢二分)
杏仁泡,去皮尖,炒黃2克(七分)
枇杷葉刷去毛,蜜塗,炙黃3克(一片)

【功效】

清燥潤肺。

【主治】

溫燥傷肺證。頭痛身熱,乾咳無痰、氣逆而喘、口乾而渴、鼻燥咽乾、舌無苔而乾,脈虛大而數。

【方義】

本方適用於溫燥傷肺,氣陰兩傷之證。秋令氣候乾燥,燥熱傷肺,肺合皮毛,故頭痛身熱,肺為熱灼,氣陰兩傷,失其清肅潤降之常,故乾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乾燥,口渴鼻燥;《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氣賁鬱,皆屬於肺」,肺氣不降,故胸膈滿悶。治宜清燥熱,養氣陰,以清金保肺立法。方中重用桑葉質輕性寒,清透肺中燥熱之邪,為君藥。溫燥犯肺,溫者屬熱宜清,燥勝則乾宜潤,故用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熱;麥冬甘寒,養陰潤肺,共為臣藥。《難經﹒第十四難》說:「損其肺者益其氣」,而胃土又為肺金之母,故用甘草培土生金,人參益胃津,養肺氣;麻仁、阿膠養陰潤肺,肺得滋潤,則治節有權;《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用杏仁枇杷葉之苦,降泄肺氣,以上均為佐藥。甘草兼能調和諸藥,以為使。如此,則肺金之燥熱得以清宣,肺氣之上逆得以肅降,則燥熱傷肺諸證自除,故名之曰「清燥救肺」。本方之證係燥熱傷肺,故不宜配伍苦寒芩、連之類。

【辨證要點】

  1. 燥熱傷肺。
  2. 乾咳無痰。
  3. 氣逆而喘。
  4. 舌乾無苔。

【加減】

  1. 痰多:加貝母、栝蔞。
  2. 口乾甚:加沙參、天花。
  3. 咽痛:加玄參、銀花。
  4. 咯血:加扁柏、白茅根

【注意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用。

【現代應用】

本方適用于肺炎、肺結核、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蕁麻疹、喉頭炎等,屬燥熱壅肺,氣陰兩傷者。在臨床實踐中,用於以下疾病也能奏效:

  1. 風溫燥熱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秋冬季多見,病人頭痛發熱,咽乾口燥,乾咳少痰,舌紅少津,脈浮細,可用本方去人參、阿膠,加梔子、浙貝母、蘆根;若高熱口渴,重用石膏,加知母、竹葉;口鼻乾燥甚者加玄參、花粉清熱生津。
  2. 急慢性氣管炎屬風溫燥熱傷肺:咳重加貝母、栝蔞皮;胸痛加鬱金;慢性病人咳喘甚急,肺部濕羅音者合葶藶大棗瀉肺湯。
  3. 肺結核屬氣陰兩虛:咳甚加貝母、百部、膽星,有空洞加百合、白及、冬蟲夏草,潮熱加青蒿、龜板。
  4. 失音屬肺燥津傷、聲道燥澀:兼風寒者加荊芥、防風,痰熱明顯者加浙貝母、桔梗、前胡,咽痛加馬勃、射干,實熱明顯者加重石膏用量。
  5. 糖尿病燥熱欋盛、陰津不足:症見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形體消瘦,或大便秘結,用本方合玉女煎治療。
  6. 小兒肺炎屬陰虛邪戀:症見低熱多汗,乾咳少痰,舌光剝而乾,脈細數,指紋沉紫者,用本方加減治療。
  7. 本方加減還可用於治療小兒口瘡、支氣管咯血、急性扁桃體炎、牙周炎、慢性咽炎、鼻衄、牙衄等。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