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內容 【性味】
酸、平,無毒。
【功效】
溫中,久服輕身。主治:主心下邪氣,寒熱,逐寒濕痺,去三蟲。
【集注】
陳修園曰:
- 山茱萸色紫赤而味酸平,稟厥陰、少陽木火之氣化。手厥陰心包、足厥陰肝,皆屬於風木也;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皆屬於相火也。
- 心下巨闕穴,乃手厥陰心包之募,又心下為脾之分。曰邪氣者,脾之邪實為肝木之邪也。足厥陰肝木,血少氣元則剋脾土,並於陽則熱,並於陰則寒也。又寒熱往來,為少陽之病,山茱稟木火之氣化,故咸主之。
- 山萸味酸收斂,斂火歸於下焦,火在下謂之少火,少火生氣,所以溫中。
- 山萸味酸入肝,肝主藏血,血能充膚熱肉,所以逐周身寒濕之痺。
- 三蟲者,厥陰風木之化也;仲景烏梅丸之酸,能治蚘厥,即此物悟出。
- 肝者,敢也,生氣生血之臟也。孫真人生脈散中,有五味之酸,能治倦怠而輕身,亦從此物悟出。
張隱庵曰:
- 仲祖八味丸,用山茱萸,後人去附、桂改為六味丸,以山茱萸為固精補腎之藥,此外並無他用,皆因安於苟簡,不深討故也。今詳觀《本經》,山茱萸之功能如此,學者能於《本經》之內會悟而廣其用,庶無拘隘之弊。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