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內容 【性味】
甘、苦、濕,冷利,有小毒。
【功效】
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痺,下氣產乳,金瘡,寒疝奔豚。(湯泡去皮尖。雙仁者,大毒勿用。)
【集注】
陳修園曰:
- 杏仁氣味甘苦,其實苦重於甘,其性帶濕,其質冷利(冷利者,滋潤之意也)。
- 下氣二字,亦足以盡其功,肺實而脹,則為咳逆上氣。雷鳴喉痺者,火結於喉為痺痛,痰聲之響如雷鳴也;杏仁下氣,所以主之。
- 氣有餘便是火,氣下即火下,故乳汁可通,瘡口可合也。
- 心陽虛,則寒水之邪,自下上奔,犯於心位;杏仁有下氣之功,伐寒水於下,即所以保心陽於上也。
- 凡此皆治有餘之症,若勞傷咳嗽之人,服之必死。
- 時醫謂產於叭噠者,味純甘可用,而不知純甘非杏仁之正味。既無苦降之功,徒存其濕以生痰,甘以壅氣,陰受其害,至死不悟,惜哉!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