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重新認識中醫 » 三伏貼在貼啥?
作者︰沈藥子
【內容】

三伏貼係將特製中藥膏敷貼在體表的穴道上,令其藥氣經由穴道、經絡(見「何謂經絡、穴道?」一節),漸次傳遞到臟腑,以暢通經絡、氣血,調節臟腑機能。

三伏貼用的藥膏原名「益元膏」(1),之所以稱作「三伏」,乃因其建議敷貼時段為夏曆(農曆)的初伏、中伏、末伏三日,約在西曆的7、8月間(2),這期間的氣候屬一年中最熱,即尤如一天當中的1~3pm。傳統中醫認為,在大熱天以熱性藥治寒性病,天候+藥物,效果加乘,又幾乎沒有內服藥對內臟的負擔,故應推廣施用。

三伏貼一般用治虛寒性上呼吸道疾病、皮膚過敏,如過敏性鼻炎、咳嗽、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等,這些疾病在古典中醫屬肺系統的範疇,常敷貼的穴位亦以肺系統的穴位為主,如肺俞風門百勞天突等等,另可加敷調整全身臟腑機能的穴位,如肝俞脾俞腎俞等。據臺灣的中醫院所統計,約有6、7成的效果。

益元膏其實不必限在三伏日貼,凡屬虛寒性病,任何時節皆可貼。若屬熱性體質或病情正在急性發作者,貼熱性藥有可能加重病情,最好經中醫師診斷後再決定是否敷貼。有些診所不分患者的寒熱虛實、青紅皂白,來者即貼,就有可能貼出反效果。對於某些熱性體質患者,亦有院所自行配治涼性藥膏施用。另有中醫師自創三九貼之類,其原理大致與三伏貼同,不再贅述。

益元膏敷貼時間:成人一般4~5小時;小兒皮膚嬌嫩,一般2小時即可。敷貼過久易起水泡、疼痛。

取下貼藥之後,若貼處微起水泡、或發紅、或有灼痛感,可塗些紫雲膏或薄荷膏之類,待局部不適緩解後再沐浴。若水泡破裂,可塗敷些三黃粉(3)

或消毒藥水,並蓋上Ok繃或砂布,避免患處碰水,以免感染。貼處可能會有色素沉澱,大多會自行漸漸消褪。

【附註】

  1. 益元膏組成:白芥子元胡甘遂細辛,研成細末,以薑汁調成膏狀,揉成小丸敷貼。不同院所的組成略異。
  2. 從夏至(約西曆6月21日前後)之後第三個庚日(約夏至後30天內)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約夏至後40天內)為中伏;立秋(約西曆8月8日前後)後第一個庚日(約立秋後10天內)為末伏。
  3. 大黃黃連黃蘗這三味藥材等分研磨成的細粉,為優良無副作用的中醫「消炎殺菌」藥。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