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瀉火之劑 » 導赤散
【內容】

心小腸火,錢乙

【主治】

治小腸有火,便赤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瘡,咬牙口渴(1)

  1. 心與小腸相表裏,心熱則小腸亦熱,故便赤淋痛,心屬君火,是五臟六腑火之主,故諸經之熱皆應於心,面赤煩躁,咬牙口渴為皆心熱也。舌為心苗,若心火炎,薰蒸於口,則口糜舌瘡,輕手按至皮毛之下,肌肉之上則熱,日中尤甚,是熱在血脈為心熱,朱丹溪曰:五臟各有火,五志激之,其火隨起,若諸寒病必身犯寒氣,口食寒物,非若諸火病自內作者。

【組成】

生地黃、木通、甘草梢、淡竹葉
等分煎。

【方義】

此手少陰太陽藥也。生地涼心血,竹葉清心氣(1),木通降心火,入小腸(2),草梢達莖中而止痛(3),以共導丙丁之火,由小水而出也。

  1. 葉生竹上,故清上焦。
  2. 君火宜木通,相火宜澤瀉,行水雖同,所用各別,君心火也。相腎火也。
  3. 便赤淋痛

【方論】

  1. 小腸為丙火,心為丁火,心熱泄小腸,釜底抽薪之義也。易老用導赤散合五苓散,治口糜神效,經曰: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亦有用理中湯加附子者,因脾胃虛衰之火,被逼上炎,故用參朮甘草補其土,薑附散其寒,則火得所助,接引退舍矣。
  2. 綱目曰:心氣熱則上竄,宜導赤散,腎氣虛則下竄,宜地黃丸。

上一節 瀉白散
蓮子清心飲 下一節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