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茄科落葉灌木植物枸杞 (Lycium chinensis Mill.) 或寧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 的根皮。分佈於我國南北各地。初春或秋後採挖,剝取根皮,曬乾,切段入藥。 《本經》上品所載枸杞,「一名杞根,一名地骨,」可見非云枸杞子,系指地骨皮。 【性味歸經】 甘、淡,寒。歸肺、肝、腎經。 【功效】 涼血退蒸,清肺降火。 【主治】 - 用於陰虛發熱,盜汗骨蒸。本品甘寒清潤,能清肝腎之虛熱,除有汗之骨蒸,為退虛熱、療骨蒸之佳品,常與知母、鱉甲、銀柴胡等配伍,如地骨皮湯。
- 用於肺熱咳嗽。本品甘寒,善清泄肺熱,除肺中伏火,則清肅之令自行,故多用治肺火鬱結,氣逆不降,咳嗽氣喘,皮膚蒸熱等證,常與桑白皮、甘草等同用,如瀉白散。
- 用於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血熱出血症。本品甘寒清熱,涼血止血,可單用酒煎服,亦可配白茅根、側柏葉等涼血止血藥同用。
- 此外,本品于清熱除蒸泄火之中,兼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可與生地黃、天花粉、五味子等同用,治內熱消渴。
【文獻別錄】 - 《本經》:「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
- 《珍珠囊》:「解骨蒸肌熱,消渴,風溫痹,堅筋骨,涼血。」
- 《湯液本草》:「瀉腎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熱,補正氣。」
【用法用量】 煎服,6∼15g。 【注意禁忌】 外感風寒發熱至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現代藥理】 本品含甜菜鹼、β-谷甾醇及亞油酸。此外還含桂皮酸、多種酚類物質等。地骨皮水、醇提取物,對發熱家兔有解熱作用;本品煎劑有降血壓、降血糖等作用;並有降血清膽固醇及興奮子宮作用:對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福氏雞疾桿菌有較強抑制作用。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