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合歡皮
別名夜合皮、合昏
科屬豆科
類別安神
【品種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合歡(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樹皮。分佈華南、西南、華東、東北及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夏、秋間採;剝下樹皮,曬乾。本植物的花或花蕾(合歡花)亦供藥用。

【性狀】

落葉喬木,高達10米以上。樹幹灰黑色;小枝無毛,有稜角。2回雙數羽狀複葉,互生;總葉柄長3~5厘米;葉長9~23厘米,羽片5~15對;小葉11~30對,無柄;小葉片鐮狀長方形,長5~12毫米,先端短尖,基部截形,不對稱,全緣,有緣毛,下面中脈具短柔毛,小葉夜間閉合;托葉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生於枝端,總花梗被柔毛;花淡紅色;花萼筒狀,長約2毫米,先端5齒裂,外被柔毛;花冠漏斗狀,長約6毫米,外被柔毛,先端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雄蕊多數,基部結合,花絲細長,上部淡紅色,長約為花冠管的3倍以上;子房上位,花柱幾與花絲等長,柱頭圓柱狀。莢果扁平,長8~15厘米,寬1~2.5厘米,黃褐色,嫩時有柔毛,後漸脫落,通常不開裂。種子橢圓形而扁,褐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生長於山坡、路旁,常栽培於庭園。

藥材︰乾燥的樹皮,呈筒狀或半筒狀,長達30厘米以上,厚1~2毫米,外表面粗糙,灰綠色或灰褐色,散佈橫細裂紋,稍有縱皺紋,皮孔圓形或長圓形,帶棕紅色。內表面淡棕色或淡黃色,有細密縱紋。質硬而脆,斷面淡黃色,纖維狀。氣微香,味淡。以皮薄均勻、嫩而光潤者為佳。

【性味歸經】

甘,平。

  1. 《本經》:甘,平。
  2. 《本草匯言》:甘,溫平。
入心、肝經。
  1. 《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經。
  2. 《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

【功效】

解鬱,和血,寧心,消癰腫。

【主治】

治心神不安,憂鬱失眠,肺癰,癰腫,瘰癧,筋骨折傷。

【文獻別錄】

  1. 《本經》:「主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
  2. 《本草拾遺》:「殺蟲。」
  3. 《日華子本草》:「煎膏,消癰腫並續筋骨。」
  4. 《綱目》:「和血,消腫,止痛。」
  5. 《分類草藥性》:「消瘰癧。」
  6. 《動植物民間藥》:「治咳嗽。」
  7. 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心氣躁急、失眠及筋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調敷。

【炮製儲藏】

清水浸泡洗淨,撈出,悶潤後先劃成相等大的長條,再切塊或切絲,乾燥。

【現代藥理】

樹皮含皂甙、鞣質等。種子含合歡氨酸和S-(2-羧乙基)-L-半胱氨酸等氨基酸。5月中採集的新鮮葉含維生素C 189毫克%。

【選方】

  1. 治咳有微熱,煩滿,胸心甲錯,是為肺癰。黃昏(是合昏皮也)手掌大一片。細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千金方》黃昏湯)
  2. 治肺癰久不斂口:合歡皮、白蘞。二味同煎服。(《景岳全書》合歡飲)
  3. 治打撲傷損筋骨:夜合樹皮四兩(炒乾,末之),入麝香、乳香各一錢。每服三大錢,溫酒調,不饑不飽時服。(《續本事方》)
  4. 治打撲傷損骨折:夜合樹(去粗皮,取白皮,銼碎,炒令黃微黑色)四兩,芥菜子(炒)一兩。上為細末,酒調,臨夜服;粗滓罨瘡上,扎縛之。此藥專按骨。(《百一選方》)
  5. 治蜘蛛咬瘡:合歡皮,搗為末,和鐺下墨,生油調塗。(《本草拾遺》)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