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紅麴
【品種來源】

本品為麴黴科真菌紫色紅麴黴(Monascus purpureus Went)的菌絲體及孢子,經人工培養,使菌絲在粳米內部生長, 最終整個米粒變為紅色所得的製品。此菌多存在於乳製品中,亦可用粳米作培養基進行人工培養,使之成紅麴米。分布於河北、江西、浙江、台灣、福建、廣東等地。

【性狀】

紅麴外觀呈不規則顆粒狀,如大米,表面紫紅色或暗紅色,斷面紫紅色,發酵不完全者可見粉紅或白色米心。質脆易碎,微有酸氣,味淡。以紅透質酥、無雜質者為佳。實體解剖鏡下觀察,表面粗糙呈細小顆粒狀,有些附有粉色絨毛;橫斷面四周呈蜂窩樣,中心稍平整,有放射狀條紋,具角質化光澤。

【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無毒,歸脾、胃、肝、大腸經。

  • 《飲膳正要》︰「味甘性平,無毒」。
  • 《本經逢源》︰「甘微苦辛,性平」。
  • 《本草綱目》︰「味甘性溫,無毒」。
  • 《本草便讀》︰「味甘性溫,入脾胃血分」。
  • 《得配本草》︰「入足陽明、太陰經血分」。
  • 《中藥炮製學》︰「歸肝、大腸經」。

【功效】

能促進脾胃運化,解生冷物毒,其色紫紅,饒富色香味,能增進食欲,亦作為食品調味劑和食用天然色素。宋朝即已應用紅麴製成紅糟、釀製黃酒及紅腐乳(醬豆腐),宋初《清異錄》中有「以紅麴煮肉」的記載。在台灣,紅麴是紹興酒及老紅酒的主要原料。

  • 《本草綱目》︰「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穀」。
  • 《中藥大辭典》︰「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治產後惡露不淨,瘀滯腹痛,食積飽脹」。

【文獻別錄】

  1. 《日用本草》:「紅麴釀酒,破血行藥勢,殺山嵐瘴氣,治打跌傷損。」
  2. 《本草綱目》:「消食活血,健脾躁胃,治女人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
  3. 《內外傷篇》:「婦人產後,三焦濕熱,泄瀉腹痛,宜炒紅麴五錢,以飯為丸,加五靈脂一兩,後用補脾胃血藥送之。」

【注意禁忌】

孕婦、哺乳婦女、嬰兒、陰虛火旺、無積滯、無瘀血者不宜。吃紅麴時不要喝葡萄柚汁或吃葡萄柚。

  • 《神農本草經疏》︰「性能消導,無積滯者勿用,善破血,無瘀血者禁使」。
  • 《本草從新》︰「忌同神麴,脾陰虛胃火盛者勿用,能損胎」。
  • 《藥用本草》︰「陰虛胃火盛,無食積瘀滯者不用」。
紅麴含有Monacolin K ,屬西藥Statin類的Lovastatin,不宜再與其它Statin類藥物(如Atorvastatin 、Fluvastatin 、Pravastatin 及Rosuvastatin)併服,以免加重副作用。避免和Fibrates 類降血脂藥品(如Fenofibrate 及Gemfibrozil )併用,以免引發橫紋肌溶解症。肝功能指數不正常者、長期酗酒以致肝功能受損者、正在服用抗真菌藥(Triazole類)或抗排斥藥(Cyclosporine 類 )或Erythromycin者皆不建議使用。

【炮製儲藏】

釀製工序包含以下步驟:浸米、蒸飯、晾飯、接種、搓麴、上鋪、噴水拌麴、曬乾等。根據不同的炮製法,紅麴可分為製紅麴、炒紅麴、紅麴炭等。炒炭後增強其消積泄痢之效,臨床也可直接用生品。加工而成的紅麴炭,形似紅麴,外皮呈黑色,內部呈老黃色,有焦香味。

  • 《本草綱目》︰「其米過心者,謂之生黃,入酒及酢醢中,鮮紅可愛,未過心者不甚佳。紅入米心,陳久者良」。
  • 《炮炙大法》:「陳久者良,吹淨炒,研用」。
  • 《中藥大辭典》:「淨紅麴:篩淨灰屑,揀去雜質;紅麴炭:淨紅麴置熱鍋內,用武火微炒,使外部呈黑色,內部呈老黃色為度,噴淋清水,冷卻。」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