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 | 神農本草經 | 歷代本草匯解 | 本草備要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
【品種來源】本品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 (Pp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 的根莖和根,莖葉亦可入藥。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主產於江蘇,江西、山東、四川等地。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趁新鮮切片,曬乾。生用或鮮用。 【性味歸經】 苦,寒。歸肝、膽、肺經。 【功效】 利膽退黃,清熱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主治】 - 用於濕熱黃疸,淋濁帶下。本品苦寒,善泄中焦瘀滯,降瀉肝膽濕熱,利膽退黃,又是清熱利濕之良藥。若濕熱黃疸,可單用本品煎服即效;亦可與茵陳、黃柏、梔子配伍,效力更佳。若濕熱蘊結膀胱之小便澀痛,淋濁帶下等,單用即效,如《姚僧里集驗方》以此為末,米飲下,治五淋。亦可配利尿通淋藥同用。
- 用於燒燙傷,癰腫瘡毒,毒蛇咬傷等。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若水燙火傷而致膚腠灼痛或潰後流黃水者,單用研末,香油調敷,亦可與地榆、冰片共末,調油敷患處。若濕毒蘊結肌膚所致癰腫瘡毒,以虎杖根燒灰貼,或用煎湯洗患處。若治毒蛇咬傷,可取鮮品搗爛敷患處,亦可煎濃湯內服。
- 用於血瘀經閉,跌打損傷。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經閉、痛經,常與桃仁、延胡索、紅花等配用。治跌打損傷疼痛,可與當歸、乳香、抗藥、三七等配用。
- 用於肺熱咳嗽。既能苦降泄熱,又能化痰止咳,可單味煎服。也可與貝母、枇杷葉杏仁等配伍,此外,還有瀉下通便作用,用於熱結便秘。
【文獻別錄】 - 《別錄》:「主通利月水,破流血癥結。」
- 《本草鋼目》:「治男婦諸般淋疾。」
- 《日華子本草》:「治產後惡血不下,心腹賬滿,排膿,主瘡癤癰者,婦人血暈,扑傷瘀血,破風毒結氣,」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外用適量。 【注意禁忌】 孕婦忌服。 【現代藥理】 虎杖含虎杖甙、黃酮類、大黃素、大黃素甲酸,有瀉下、祛痰止咳、止血、鎮痛作用。25%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某些病毒亦有抑制作用。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