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土鱉蟲
別名蟅蟲, 地鱉蟲
科屬鱉蠊科
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鱉蠊科昆蟲地鱉 (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鱉 (Steleophaga plancyi (Boleny)) 的雌蟲乾燥體。捕捉後,置沸水中燙死,曬乾或烘乾。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鹹,寒;有小毒。歸肝經。

bubble_chart 功效

破瘀血,續筋骨。

bubble_chart 主治

用於筋骨折傷,瘀血經閉,癥瘕痞塊。血瘀引起的肝脾腫痛及腰肌勞損、扭傷。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3~9g。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孕婦禁用。

bubble_chart 炮製儲藏

  1. 淨製:揀去雜質,用沸水洗淨,乾燥即得(《藥典63》)。
  2. 炒製:取淨土鱉蟲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焦,取出放涼(《規範》)。
  3. 土製:取原藥材,用文火炒至徽黃色為度(《廣東》)。
  4. 焙製:在鐵篩或新瓦上焙至乾脆,研粉即可(《雲南》)。
  5. 酒製:
    1. 取土鱉蟲用酒洗後,微炒去頭足(《集成》)。
    2. 取土鱉蟲,用酒洗淨,文火焙乾。如係活土鱉蟲,置沸水中燙死,或用酒燜死,取出,文火焙乾(《四川》)。
  6. 酥油製:除去雜質,洗淨,再將酥油用文火化開,取淨土鱉蟲倒入,拌勻,炒成黃色時,出鍋,攤開,晾涼。每土鱉蟲100kg,用酥油5kg(《甘肅》)。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
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