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 | 神農本草經 | 歷代本草匯解 | 本草備要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
【品種來源】本品為桔梗科多年生蔓生植物半邊蓮的全草。各地均有分佈,主產於湖北、湖南、江蘇、廣東等地。夏季採收,拔起全草,除去雜質,用鮮品或曬乾用。 【性味歸經】 甘、淡,寒。歸心、小腸、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主治】 - 用於疔瘡腫毒,乳癰腫痛,蛇蟲咬傷。本品甘寒,清熱解毒,故可用於毒熱諸症。內服外用均可;或以鮮品搗爛外敷亦效。
- 用於腹脹水腫,黃疸尿少。本品甘淡滲泄,利水消腫。用治腹水、水腫常與金錢草、澤瀉、茯苓、大黃、枳實等藥同用。用治黃疸、小便不利,常與茵陳、白茅根等藥同用。
【文獻別錄】 - 《本草綱目》:「蛇虺傷,搗汗飲,以滓圍塗之。」
- 《生草藥性備要》:「敷瘡消腫毒。」
【用法用量】 乾品10∼15克;鮮草30∼60克。煎服。外用適量。 【注意禁忌】 虛症水腫忌用。 【現代藥理】 本品全草含生物鹼、黃酮甙、氨基酸等。還含有治療毒蛇咬傷的有效成份:延胡素酸鈉、琥珀酸鈉、對羥基苯甲酸鈉。其浸劑有顯著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並伴有血壓下降,正常人口服煎劑,其尿量、氯化物和鈉排出量均顯著增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還有利膽、催吐、輕瀉作用。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