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用量】
【功效】
養陰潤燥、清熱解毒。
【主治】
- 治胃中客熱,牙宣口氣,齒齦腫爛,時出膿血,或飢煩不欲飲食,及赤目腫痛不任涼藥,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 脾胃受濕,瘀熱在裏,或醉飽房勞,濕熱相搏,致生黃疸,身面皆黃,肢體微腫,胸悶氣短,大便不調,小便黃澀或時身熱。
【方義】
方中生、熟地黃,養肝腎之陰,補先天之本;天冬,麥冬養肺胃之陰,使後天之陰得養;石斛養陰潤燥;枇杷葉清胃熱,止嘔逆;黃芩,茵陳清熱利濕退黃;枳殼行氣健脾;甘草和中調和諸藥。
【辨證要點】
- 口內炎。
- 身熱(肌熱)。
- 舌紅少苔。
- 黃疸。
- 尿短便秘。
【加減】
- 齒齦腫痛:加升麻、葛根。
- 胃中濕熱甚:加石膏、梔子。
- 口腔潰瘍:加黃連、銀花、連翹。
【注意禁忌】
非陰虛者,慎用。
【現代應用】
口腔炎、口內潰瘍、扁桃腺炎、黃疸、咽喉炎、齒齦炎、結膜炎、舌炎、舌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