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荚黄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北耆 (饮片)
【性味歸經】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主治】
- 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
- 用治脾胃气虚症。黄耆擅长补中益气。凡脾虚气短,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常配白术(如耆术膏),以补气健脾;若气虚较甚,则配人参(参耆膏),以增强补气作用,若中焦虚寒,腹痛拘急,常配桂枝、白芍、甘草等(如黄耆建中汤),以补气温中;若气虚阳弱,体倦汗多,常配附子(如耆附汤),以益气温阳固表。
- 用治中气下陷证。“凡脾阳不升,中气下陷,而见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者,黄耆能补中益气,升举清阳,常配人参、升麻、柴胡等(如补中益气汤),以培中举陷。
- 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黄耆能补肺气、益卫气,以固表止汗。用治肺气虚弱,咳喘气短,常配紫菀、五味子等同用;近年以黄耆为主,配伍百部、地龙等治慢性气管炎,亦颇有效。治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且易外感者配白术、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既可固表以止自汗,又能实卫而御外邪。
- 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黄耆能补气利尿,故能消肿。常与防己、白术等同用,如防己黄耆汤。现以黄耆为主,配伍补脾肾、利水湿之品,治疗慢性肾炎水肿,尿蛋白长期不消者,亦颇为有效。
【文獻別錄】
- 《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 《珍珠囊》:“黄耆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
【現代藥理】
主要含有甙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
-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压作用。
- 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增强心肌收缩力,还有促雌激素样作用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 膜荚黄耆皂甙甲具有降压、稳定红细胞膜、提高血浆组织内c-AMP的含量、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再生肝DNA合成等多种作用。
- 黄耆多糖具有提高小鼠应激能力、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血糖含量、保护心血管系统、加速遭受放射线损伤机体的修复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