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研究 | 針灸大成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
【類別】大腸背俞穴。 【釋名】 俞,通輸。穴與大腸相應,為大腸的背俞穴。 【位置】 .jpg) 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穴位橫斷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
.jpg) 大腸俞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腰陽關)旁開1.5寸處,約與髂嵴最高點相平。 【解剖】 - 肌肉: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
- 神經:第三腰神經的後支,深層為腰叢。
- 血管:第四腰動、靜脈背側支的內側支。
【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1∼2寸。艾炷灸3∼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功效】 調腸府、利腰腿。 - 古典:腹中雷鳴、腸鳴、腹瀉、食不消化、小腸絞痛、腰脊強痛、便秘、小便不利、腹脹、臟毒便血、脫肛、痔血、痢疾、繞臍切痛。
- 現代:腸炎、菌痢、腸梗阻、痛經、遺尿、骶髂關節炎、腰腿痛。
【配穴】 - 大小便不利:大腸俞、八髎。
- 大小便不禁:大腸俞、次髎。
- 便血:大腸俞、長強、承山。
- 小兒急性腸炎:大腸俞、天樞、足三里。
-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大腸俞、白環俞、命門、條口透承山、陽陵泉透陰陵泉。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