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研究 | 針灸大成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
【類別】衝脈、足少陰之會。 【釋名】 通,通道:谷,水谷食物。穴在幽門穴下方,為水谷通行之處,故名。為與足部足太陽膀胱經同名穴(足通谷)相區分,《針灸大全》冠以「腹」字。 【位置】 上腹部臍上五寸(上脘)旁開五分處。
- 《針灸甲乙經》:「在幽門下一寸陷者中」,「當上脘傍五分」。
【解剖】 - 肌肉:腹直肌內緣。(深層為肝臟)
- 神經:第八肋間神經。
- 血管:腹壁上、下動、靜脈分支。
【操作】 直刺0.5∼1寸,不可深刺。艾炷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功效】 利舌咽、調腸胃。 - 古典:食飲善嘔、不能言、舌下腫、口歪、暴喑、積聚、痃癖。
- 現代:胃痙攣、胃炎、消化性潰瘍、胃下垂。
【配穴】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