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醫家李杲
別名 明之 東垣
朝代金 公元1180~1251
著作脾胃論 、編撰 東垣十書
【描述】

晚號東垣老人,金朝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他出身子一個富豪家族,父輩好讀書,招待賓客,常有名士拜訪他家,他雖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但自幼即異于群童,及長忠信篤敬,慎交遊,與人交往無戲言。曾從王內翰(從之)學《論語》、《孟子》,從馬內翰(叔獻)學《春秋》。家里富庶時,他便建書院待士人,對貧困者也盡力周濟,如泰和中(1201~1204年)家鄉鬧飢荒,民多流亡,他極力賑救,活人甚眾。他自幼好讀醫書,20多歲時因其母王氏患病死于庸醫之手,遂立志學醫。當時易水潔古老人張元素,醫名很大,他聽說後即師從之,僅數年盡得其術而歸,開始行醫。不久即以高超醫術聞名于世,尤善治傷寒、癰疽,眼病等疾。後因避戰亂,到汴梁,目睹城內疫病流行慘狀,感觸極深。從中原北返後,寄居魯北東平、聊城一帶,以醫為業達六年,1244年回歸故里,臨床之餘,將多年經驗體會吾述立說,創立了以「內傷脾胃」學說為主體的理論體系。他的理論學說庭生後,得到其弟子王好古、羅天益等人的繼承發展。後世師從、私淑者甚多。形成延續至今的學術流派「補土派」,李杲也因此被尊為該學派的始組。

李杲以潔古扶養胃氣思想為主旨,結合自己多年臨床體會,圍繞「內傷脾胃」諸證的病因、病機、診斷、治療等理論,作了系統闡發,他聯繫《內經》「人以穀氣為本」,提出了「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觀點。他認為脾胃為元氣之本,元氣為健康之本,膊胃傷則元氣衰,疾病生,治療上他主張:外感熱病用劉完素寒涼之法,內傷熱證則取曾溫除熱,扶正祛邪,即升舉清陽,溫補脾胃,潛降陰火,并創製補中益氣湯、升陽散火湯等一系列名方,治療脾胃內傷諸疾。後世師從、私淑者甚多,形成延續至今的學術流派「補土派」,李杲也因此被尊為該學派的始祖。

他的理論學說誕生後,得到其弟子王好古、羅天益等人的繼承發展。

李杲的著述較多,主要有《內外傷辨惑論》(1247)三卷,《脾胃論》(1249)三卷;及經羅天益整理後的《東垣試效方》(1266)九卷;《蘭室秘藏》(1276年)三卷,《用藥法象》一卷,附《東垣試效方》、《醫學發明》。其他著作還有《傷寒會要》(佚),《活法機要》(存),以及題為李杲的《東垣心要》(佚),《脈理玄微》(存),《珍珠囊藥性賦》(存)等十餘種,多為後人托名之作。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