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方名桂枝汤
来源伤寒卒病论
【製法用量】

桂枝去皮9克(3两)
白芍9克(3两)
甘草炙6克(2两)
生姜切9克(3两)
大枣擘12枚

右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功效】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薄白、脉浮弱或浮缓。

【方義】

本方为仲景群方之首,其配伍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乃沿用至今的古代名方。方中桂枝辛温解表,温经通阳;芍药酸苦微寒,养血歛阴,又桂、芍等量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发汗以散肌表之邪,又可止汗而不留邪;生姜辛温,既可助桂枝解肌散寒,又可温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和中又能补脾生津;姜、枣相配可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调阴阳和营卫,无论外感病或杂病均可加减使用。

【辨證要點】

  1. 外感风寒表虚汗出恶风。
  2. 头痛发热。
  3. 鼻鸣干呕。
  4. 苔白薄。
  5. 脉浮弱或浮缓。

【加減】

  1. 微喘或气喘:加厚朴杏仁
  2. 颈项酸痛:加葛根
  3. 阳虚多汗:加附子
  4. 体弱易感:黄耆
  5. 肩周围炎:加姜黄丹参当归
  6. 腹痛:倍加芍药
  7. 恶寒无汗:加麻黄葛根
  8. 热多寒少:加石膏知母

【注意禁忌】

凡表实无汗,外感湿邪,平素嗜酒,内有湿热者,禁用。

【現代應用】

本方调整汗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抑制感冒病毒。用于伤风感冒、多汗症、过敏性鼻炎、皮肤病、肩凝、神经痛、冷性腹痛、阴萎、气喘、虚弱体质之改善。

【現代藥理】

  1. 解热、镇痛、抗炎与镇静作用《中成药研究》1983(3):25,解热试验说明,75%桂枝汤能使发热家兔肛温降低0.71,皮温试验也可使小鼠正常皮肤温度降低8.13%。镇痛实验结果,在120分钟时,37.5%、75%桂枝汤使小鼠基础痛阈分别增高64.82%和105.35%;与0.1%吗啡(20mg/kg)的作用相近;75%桂枝汤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90%。另外,桂枝汤有较强抗甲醛性炎症作用,致炎后1小时,37.5%和84.77%。实验表明桂枝汤能抑制小鼠自由活动,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作用。
  2. 对巨噬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福建中医药》1983(1):61,本方对小白鼠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桂枝汤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率为24.4%、吞噬指数为42.2%;对照组则分别为21.0%、36.4%,(P<0.05)有显著性差异。实验还参考Ashman、Ellinggon提出的体温升高巨噬细胞活动能力随之增强的观察结果,证实了原方“啜粥温覆”的科学性。并采用不同给药时间分组观察,发现每日服2~3剂或连服数日的效果最佳,与仲景“后服小促”、“不愈更作”的记载一致。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