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用量】
【功效】
行氣解鬱。
【主治】
治氣、血、痰、火、濕、食六鬱之證。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吞酸嘔吐、飲食不化。
【方義】
本方為統治六鬱之劑,是行氣解鬱的代表方。六鬱為病,主要是由於脾胃氣機不暢,升降失常,以致濕、食、痰、火、氣、血相因鬱滯,常見胸腹痞悶,噯氣吞酸,消化不良等症。方中香附行氣開鬱,治氣鬱胸腹脹滿;川芎活血行氣,治血鬱刺痛;蒼朮燥健脾,治濕鬱胸痞痰多;梔子清熱瀉火,治火鬱嘈雜吞酸;神麯消食和胃,治食鬱不思飲食。痰鬱多因氣、火、濕、食諸鬱所致,氣行通暢,濕去火清,則痰鬱亦因之而解,故不另用化痰藥物。本方雖統治六鬱,實際還是著重于調理肝脾氣機的功能,氣機通暢,氣行則血行,氣暢則痰、火、濕、食諸鬱自解。雖然如此,也不過是示其大法,臨證應用時,還必須按照六鬱之偏重,靈活化裁,方能提高療效。
【辨證要點】
- 胸膈痞悶。
- 口苦吞酸。
- 飲食不消。
【加減】
- 氣鬱偏重:加木香、枳殼。
- 血鬱偏重:加桃仁、紅花。
- 火鬱偏重:加黃芩、黃連。
- 濕鬱偏重:加澤瀉、茯苓。
- 食鬱偏重:加麥芽、山查。
- 痰鬱偏重:加陳皮、半夏、栝蔞、膽星。
- 夾寒邪:加乾薑、吳茱萸。
- 經痛:加鬱金、延胡索、佛手柑。
- 吞酸嘔吐:加半夏、茯苓。
【注意禁忌】
本方所治諸鬱均屬實證,若為虛證鬱滯,不宜單獨使用。
【現代應用】
本方調整胃腸功能,利膽,抑菌,消炎。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症、肋間神經痛、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症、妊娠嘔吐、痛經、閉經、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