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天麻
科屬蘭科
【品種來源】

本品為蘭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的塊莖。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佈,主產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冬春季節採集,冬季莖枯時採挖者名「冬麻」,質量優良;春季發芽時採挖者名「春麻」,質量較差。採挖後除去地上莖及鬚根,洗淨,蒸透,曬乾、晾乾或烘乾。用時潤透,切片。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肝經。

【功效】

息風止痙,平抑肝陽,袪風通絡。

【主治】

  1. 用於肝風內動,驚癇抽搐。天麻入肝,功能息風止痙,且甘潤不烈,作用平和。故可用治各種病因之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不論寒熱虛實,皆可配伍應用。如用治小兒急驚風,可將本品與羚羊角鉤藤、全蝎等藥配伍,即鉤藤飲子;用治小兒脾虛慢驚,則與人參白朮、白殭蠶等藥配伍,如醒脾丸;用治破傷風痙攣抽搐、角弓反張,又與天南星白附子防風等藥配伍,如玉真散。近年用天麻提取有效成份制得香莢蘭醛片,治療癲癇大、小發作有效。
  2. 用於眩暈,頭痛。天麻既息肝風,又平肝陽,故為止眩暈之良藥。用治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常與鉤藤石決明牛膝等同用,如天麻鉤藤湯;用治風痰上擾之眩暈、頭痛,常與半夏白朮茯苓等同用,如半夏白朮天麻湯。近年應用密環菌片治療高脂血症,可使血清膽固醇、血清甘油三脂等明顯下降,同時收縮壓或舒張壓亦有不同程度下降,頭昏、頭痛、胸悶等症狀也有好轉。
  3. 用於肢麻痙攣抽搐,風濕痹痛。天麻還有袪外風,通經絡的作用。用治風中經絡手足不遂、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常與川芎同用,如天麻丸;用治風濕痹痛關節屈伸不利者,多與秦艽、薑活、桑枝等袪風濕藥同用,如秦艽天麻湯。現臨床用20%天麻針劑,肌肉注射,治療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及眶上神經痛等症,止痛頗效。

【文獻別錄】

  1. 《本經》:「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
  2. 《開寶本草》:「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力。」
  3. 《本草匯言》:「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癲癇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

【用法用量】

3~10克,煎服。1~1.5克,研末沖服。

【現代藥理】

本品含香英蘭醇、香英蘭醛、維生素A類物質、甙、結晶性中性物質及微量生物鹼、粘液質。天麻有降低外周血管和冠狀血管阻力,降壓,減慢心率及鎮痛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天麻在《本經》名赤箭。天麻必須與密環菌共生,其生長繁殖過程中與密環菌結成極密切的營養關係。近年研究證明,密環菌的固體培養物質具有與天麻相似的藥理作用和臨床療效,故密環菌可代天麻藥用,密環菌片等已應用於臨床。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