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药名巴豆
科属大戟科
【品種來源】

巴豆植株 (沈药子摄)
本品为大戟科乔木植物巴豆 (Croton tiglium L.) 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秋季果实成熟,果实尚未开裂时采,晒干,破开果壳,取出种子。用仁或制霜。巴豆仁,是将巴豆用米汤浸拌,置日光下曝晒或烘裂,去皮,取净仁,炒焦黑用;巴豆霜,是取净巴豆仁,碾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烘,压榨去油后,碾细,过筛。

【性味歸經】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

【功效】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

【主治】

  1. 用于寒积便秘急症。巴豆辛热,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张元素喻其有“斩关夺门之功”。适用于寒邪食积,阻结肠道,大便不通,腹满胀痛,病起急骤,气血未衰者,可单用巴豆霜装入胶囊服,或配大黄干姜制丸服,如三物备急丸
  2. 用于腹水膨胀。本品有很强的峻下逐水退肿作用。用治上述之证,可用巴豆、杏仁炙黄为丸服。近代用本品配绛矾、神曲为丸,即含巴绛矾丸,用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3. 用于寒实结胸及喉痹痰阻。本品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治痰涎壅塞、胸膈窒闷、肢冷汗出之寒实结胸者,常与贝母、枯梗同用,如三物小白散;治喉痹痰涎壅塞气道,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欲死者,可单用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牵出即苏;近代用于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呕吐,排出痰涎,使梗阻症状得以缓解。此外,小儿痰壅、乳食停积甚则惊悸者,可用本品祛痰、消积,常与胆南星朱砂、六神曲等同用,如万应保赤散。
  4. 用于痈肿成脓未溃及疥癣恶疮。本品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治痈肿成脓未溃者,常与乳香没药木鳖子蓖麻子同用,外敷患处,以蚀腐皮肤,促进破溃排脓;治恶疮,单用本品炸油,以油调雄黄轻粉末,外涂疮面即可。

【文獻別錄】

  1. 《本经》:“破痞瘕积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
  2. 《本草通玄》:“巴豆禀阳刚雄猛之性,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老羸衰弱之人,轻妄投之,祸不旋踵。巴豆、大黄,同为攻下之剂,但大黄性冷,腑病多热者宜之;巴豆性热,脏病多寒者宜之。故仲景治伤寒传里恶热者,多用大黄。东垣治五积属脏者,多用巴豆。”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注意禁忌】

孕妇及体弱者忌用。畏牵牛。

【現代藥理】

本品含巴豆油,34%~ 57%,其中合巴豆油酸和甘油脂。油中尚含巴豆醇二脂和多种巴豆醇三脂。此外,还含巴豆毒素、巴豆甙、生物碱、β-谷甾醇等。巴豆油外用,对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口服半滴至1滴,即能产生口腔及胃粘膜的烧灼感及呕吐,短时期内可有多次大量水泻,伴有剧烈腹痛和里急后重;巴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流感杆菌、绿脓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巴豆提取物对小鼠肉瘤180,艾氏腹水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巴豆油、巴豆树脂和巴豆醇脂类有弱的致癌活性。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