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蘿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薇和蔓生白薇的根及根莖。中國南北各省均有分佈。秋季採挖,曬乾。
【性味歸經】
苦、鹹、寒。歸胃、肝經。
【功效】
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
【主治】
- 用於邪熱入營,陰虛發熱,產後虛熱。本品苦寒,善入血分,有清熱涼血,益陰除熱之功。既能清實熱,又能退虛熱。用治溫邪入營,高熱煩渴,神昏舌絳,常與生地黃、玄參等同用;治餘熱未盡,陰虛發熱,骨蒸潮熱,常與生地、知母、青蒿等同用;治產後血虛發熱,夜熱早涼,低熱不退及昏厥等徵,可與當歸、人參、甘草同用,如白薇湯,共收養血益陰、清熱除蒸之效。
- 用於熱淋血淋。本品清熱涼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可治膀胱濕熱等徵,常與木通、滑石及石韋等同用。
- 用於血熱毒盛的瘡癰腫毒,咽喉腫痛,及毒蛇咬傷等徵。內服外敷均可,也可配其它清熱解毒藥同用。
- 此外,本品還可清泄肺熱與透熱外出,可治肺熱咳嗽,及陰虛外感,發熱咽乾、口渴心煩等徵。
【文獻別錄】
- 《本經》:「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痛,溫瘧洗洗髮作有時。」
- 《別錄》:「療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
- 《本草綱目》:「風溫灼熱多眠,及熱淋、遺尿、金瘡出血。」
【用法用量】
3~12克。煎服。
【注意禁忌】
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現代藥理】
本品含揮發油、強心甙等。有加強心肌收縮的作用,並有解熱利尿作用。